宋铙歌鼓吹曲十二首(其四)淮南节度使李重进不庭凭恃江淮招集亡命上亲讨之为长淮沸第四

长淮沸,沸若汤。有蛟下潜石作房。

腥沫旁洒,矛距四张。欲鼓孽浪浸日光。

真龙出,火鬣明。炳暴髓,焦毒吭。歼厥凶丑如刺狼。

水安流,若镜平。皇威洽,濊泽滂。建万寓,庆无疆。

形式: 鼓吹曲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古代战争场景,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绘,展现了战斗的激烈与胜利者的荣耀。

首先,“长淮沸,沸若汤”,以沸腾的河水比喻战场上的混乱与激战,形象地展示了战争的激烈场面。“有蛟下潜石作房”,蛟龙象征着敌方的势力,潜伏在河底,准备发起攻击,而“石作房”则暗示了敌人隐藏的据点或堡垒。

接着,“腥沫旁洒,矛距四张”,腥沫代表战斗中的血腥味,矛距四张则形容士兵们手持长矛,准备迎战的姿态。这里通过细节描写,展现了士兵们的英勇与备战状态。

“欲鼓孽浪浸日光”,描述了敌人企图掀起滔天巨浪,试图遮蔽阳光,以此来扰乱视线,破坏战斗的节奏。然而,这种阴谋并未得逞。

随后,“真龙出,火鬣明”,真龙象征着正义与胜利的一方,其火焰般的鬃毛照亮了战场,预示着胜利即将来临。这句诗巧妙地将神话元素融入现实,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

“炳暴髓,焦毒吭”,真龙释放出炽热的火焰,烧尽了敌人的力量,甚至烧焦了敌人的喉咙,彻底摧毁了敌人的抵抗意志。

“歼厥凶丑如刺狼”,最终,正义的一方成功消灭了敌人的残余势力,如同猎人刺杀野狼一般干净利落。

“水安流,若镜平”,战斗结束后,河水恢复平静,如同镜子般清澈,象征着和平的到来。

“皇威洽,濊泽滂”,皇权的威严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恩泽遍及四方,强调了胜利者对国家的贡献和对人民的关怀。

“建万寓,庆无疆”,建立了千家万户的安居乐业,庆祝胜利的喜悦没有边界,表达了对和平与繁荣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古代战争的激烈与胜利者的荣耀,同时也传达了对和平与繁荣的渴望。

收录诗词(180)

宋濂(元末明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别号玄真子、玄真道士、玄真遁叟。汉族,元末明初文学家,曾被明太祖朱元璋誉为“开国文臣之首”,学者称太史公。与高启、刘基并称为“明初诗文三大家”。他因长孙宋慎牵连胡惟庸党案而被流放茂州,途中病死于夔州。他的代表作品有《送东阳马生序》、《朱元璋奉天讨元北伐檄文》等

  • 号:潜溪
  • 籍贯:浦江(今浙江浦江县)
  • 生卒年:1310—1381

相关古诗词

宋铙歌鼓吹曲十二首(其五)上遣将讨张文表假道荆南其主高继冲惧奉表称臣为耀灵威第五

耀灵威,奄八夤。如山压卵飙嘘尘。大帅率师手握?。

策马饮江江水浑。荡摩日月摇星辰。

孰敢奸命馘以徇。蛮荆舆榇称妾臣。

剪拜柯条刖其根。一朝坐镇百粤门。

南荒帖帖绝妖氛。

形式: 鼓吹曲

宋铙歌鼓吹曲十二首(其六)师克南平趋朗州武安节度使周保权拒命讨获之为鹰之扬第六

我鹰之扬,于彼南楚。目城无全,尚何有险阻。

虏周惛惛,曾莫搆思。仇孽既殄,胡反噬我师。

袅骑厉,华眊旋。海水立,霄旭昏。杀气回薄蓊若烟。

濯征斯克功无前。王度远引靡不肩。

形式: 鼓吹曲

宋铙歌鼓吹曲十二首(其七)诸将伐蜀取剑州蜀主孟昶封府库请䧏为巴蜀平第七

惟彼巴蜀,务靡丽以夸。金块珠砾,纳政于邪。

于铄王师,如虎如螭。㩋夷凶族,使民气以摅。

足不加首,臂岂大于股。启关迎䧏,崩角无敢后。

声明宣,流被区。有百蛮来,同孚至理。

上邻二五皇,德羡且阜。

形式: 鼓吹曲

宋铙歌鼓吹曲十二首(其八)南汉刘鋹据岭南良将征之鋹教象为阵以禦我集劲弩射之奔鋹遂诣辕门䧏为象斯奔第八

象斯奔,扩南爝。开重昏,揭两曜。通粤海,接闽徼。

虏初弗知,跳踉以戏。敢持厥鷇,雏斗与隼,俱力索。

气销始就缚。三早凯旋,奏戎乐。

威神出自天,显彼帝略。千秋万年,烝庶和且延。

形式: 鼓吹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