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蒲左丞有美座上观雪二首(其一)

高牙大纛晓登山,卷帐飞觞不避寒。

十二玉楼横閤道,三千银甲壮师干。

封条已验遗蝗化,平陇宁虞宿麦乾。

预喜丰年惟太守,旋追宾从促杯盘。

形式: 古风 押[寒]韵

翻译

清晨时分,高大的旗帜在山头升起,我们卷起帐篷畅饮,不顾寒冷。
十二座华丽的楼阁沿道路排列,三千身披银甲的将士精神抖擞。
检查封条,确认蝗虫已转化,田间的麦子不必担忧干枯。
提前为丰收年景感到欣喜,只因太守在此,很快就会宴请宾客共享佳肴。

注释

高牙大纛:高大的旗帜。
晓登山:清晨登山。
飞觞:举杯畅饮。
寒:寒冷。
玉楼:华丽的楼阁。
閤道:沿道路排列。
银甲:身披银色铠甲的将士。
壮师干:精神抖擞。
封条:检查封条。
遗蝗化:转化的蝗虫(可能指蝗灾已过)。
宿麦乾:田间的麦子不会干枯。
丰年:丰收年景。
太守:地方长官。
旋追宾从:很快宴请宾客。
促杯盘:催促摆设酒席。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冬日登高宴饮的壮观场景。首句“高牙大纛晓登山”形象地写出官员们在清晨冒着严寒,带着仪仗队攀登山岭,显示出活动的庄重与气势。次句“卷帐飞觞不避寒”则展现出豪迈的气概,即使天气寒冷,众人仍畅饮欢歌,无惧严寒。

“十二玉楼横閤道”描绘了沿途的华丽建筑,暗示着座上嘉宾的身份显赫。“三千银甲壮师干”进一步强化了军事色彩,形容士兵装备整齐,士气高昂,为宴会增添了一份威武之气。

“封条已验遗蝗化”暗指丰收的景象,通过消灭蝗虫这一细节,表达出对来年丰收的期待。“平陇宁虞宿麦乾”则进一步强调了对农作物的关心,担心夜间霜冻可能影响到麦子。

最后两句“预喜丰年惟太守,旋追宾从促杯盘”,诗人以太守的喜悦之情收尾,表达了对太守治理有方、预见丰收的赞赏,同时也流露出宴会中宾主尽欢的热闹气氛。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冬日宴饮的豪情与对丰收的期盼,体现了宋代文人士大夫的生活情趣和对社会民生的关注。

收录诗词(750)

陈师道(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诗人。一字无己,汉族。元祐初苏轼等荐其文行,起为徐州教授,历仕太学博士、颖州教授、秘书省正字。一生安贫乐道,闭门苦吟,有“闭门觅句陈无己”之称。为苏门六君子之一,江西诗派重要作家。亦能词,其词风格与诗相近,以拗峭惊警见长。但其诗、词存在着内容狭窄、词意艰涩之病。著有《后山先生集》,词有《后山词》

  • 字:履常
  • 号:后山居士
  • 籍贯:彭城(今江苏徐州)
  • 生卒年:1053~1102

相关古诗词

和酬施和叟宣德

山阴倾盖两绸缪,十载重来鬓已秋。

往事侵寻如昨日,故人牢落半沧洲。

流离道路生涯拙,芜没田园岁计休。

久要尚怜君子在,为言鸡黍亦迟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和酬魏衍

阙然声问略相同,百里之间一水通。

春兴多多高纸价,愁怀一一逐归鸿。

不忧寒饿成吾老,稍喜朝廷记此公。

梦每见君心已了,不因新句觉情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和颜生同游南山

竹杖芒鞋取次行,琳琅触目路人惊。

常年此日仍为客,病目今来喜再明。

筋力尚堪供是事,登临那得总无情。

已知名世徒为尔,可复缘渠太瘦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和魏衍同游阻风

旧说春风亦世情,不应作意断人行。

绝须一怒催新句,更可多忧促短生。

胜日著忙端取怪,妙年得此未须惊。

悬知出处非吾事,已复星河烂漫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