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画

半山苍霭销招提,托宿僧寮路欲迷。

惟有晓钟遮不断,数声吹落小桥西。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齐]韵

鉴赏

这首元代诗人萧国宝的《题画》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山中晨景,充满了禅意与静谧之美。

首句“半山苍霭销招提”,描绘了半山腰上,雾气缭绕,仿佛是自然界的灵性在低语,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宁静的氛围。“招提”一词,常用来指佛教寺院,此处借指山中的寺庙,暗示了诗中所描绘的环境与佛教文化有着紧密的联系。

次句“托宿僧寮路欲迷”,则进一步描绘了诗人行走在山间小径上的感受。清晨的雾气使得道路变得模糊不清,仿佛连通向寺庙的道路也变得难以辨认,增加了探索的神秘感和难度。这里的“托宿”不仅指住宿于寺庙,也暗含了诗人对精神寄托的渴望。

第三句“惟有晓钟遮不断”,转折点在于“晓钟”。即使是在雾气弥漫、道路难寻的情况下,寺庙中传来的晨钟之声却清晰可闻,如同一道指引,穿透了雾霭,提醒着人们方向与希望的存在。这句诗巧妙地运用了对比手法,突出了声音的力量与精神的指引作用。

最后一句“数声吹落小桥西”,将画面推向高潮。随着钟声的回响,似乎有几声特别清晰的钟声飘过,最终落在了小桥的另一侧。这一细节不仅丰富了画面的层次感,还通过声音的移动,赋予了整个场景动态美,仿佛整个世界都在随着钟声轻轻摇曳,充满了生命的活力与和谐。

整首诗通过对山中晨景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存,以及在喧嚣生活中寻找内心平静的重要性。通过声音这一媒介,诗人成功地构建了一个既具象又抽象的意境,引人深思。

收录诗词(12)

萧国宝(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徙吴江。工诗。有《辉山存稿》

  • 字:君玉
  • 号:辉山
  • 籍贯:淮安山阳

相关古诗词

尝云芝茶

铁色皴皮带老霜,含英咀美入诗肠。

舌根未得天真味,鼻观先通圣妙香。

海上精华难品第,江南草木属寻常。

待将肤凑浸微汗,毛骨生风六月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江边晚望

沙白江青落照红,沧波老树动秋风。

天光与水浑相似,山面如人了不同。

千古周郎馀事业,一时曹孟谩英雄。

东南几许繁华地,长在元戎指画中。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岭北道中

雨霁轻烟锁翠岚,五更残月照征骖。

王戈定指何方去,天意仍教我辈参。

霸气堂堂在西北,长庚朗朗照东南。

江山如旧年年换,谁把功名入笑谈?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覃]韵

九日满坦山

凌云气节鬓惊秋,书剑荒寒事远游。

万里岚光乘马背,一川红叶上鳌头。

西风不管参军帽,绝塞空凋季子裘。

谁把茱萸念行役?凭高拭目望神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