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蛤戏成

满壳濡潮汐,因沙产海漘。

文身吴太伯,缄口鲁铜人。

雀化宜分隽,蛙烹肯拟伦。

试呈饕赋手,半熟酒含津。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翻译

贝壳满身被潮水浸润,生于海边沙滩之上。
刺青般的图案是吴国太伯的象征,沉默的鲁国铜人仿佛有话要说。
像雀鸟般卓越的人物应受赞赏,烹煮青蛙怎能相提并论。
试着展现给美食作家,半熟的酒中含着甘甜的津液。

注释

濡:浸润,湿润。
海漘:海边沙滩。
文身:刺青,古代的一种身体装饰。
缄口:沉默,不说话。
铜人:古代雕像,常用来象征沉默或历史。
雀化:比喻人物出众,如雀跃般杰出。
隽:优秀,出色。
蛙烹:烹饪青蛙,可能暗示低劣或不被认同的行为。
拟伦:比拟,相提并论。
饕赋手:美食作家,擅长描绘食物的人。
半熟酒:未完全煮熟的酒,可能指美酒的新鲜口感。
含津:含着液体,此处指酒中带有甘甜。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郑清之所作的《食蛤戏成》,通过对海蛤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食物的独特见解和幽默感。首句“满壳濡潮汐”形象地写出蛤蜊在潮水中生长的情景,暗示其来自大海的特性。次句“因沙产海漘”进一步说明了它们的生活环境。

“文身吴太伯”一句,以吴国公子太伯的典故比喻蛤蜊壳上的花纹,赋予其文化意蕴。而“缄口鲁铜人”则借鲁国铜人的沉默无言,寓意蛤蜊虽然沉默不语,却含有丰富的内涵。接下来,“雀化宜分隽”暗示蛤蜊肉质鲜美,如同雀鸟般滋味出众;“蛙烹肯拟伦”则以蛙类烹饪相提并论,强调蛤蜊的美味程度。

最后两句“试呈饕赋手,半熟酒含津”是对美食家的邀请,说尝试烹煮蛤蜊,半熟时蘸酒更能显出其鲜美,令人垂涎欲滴。整首诗语言生动,寓言巧妙,展示了诗人对日常生活的细腻观察和对美食的热爱。

收录诗词(351)

郑清之(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初名燮,、文叔,别号安晚。嘉泰二年进士及第。历官光禄大夫,左、右丞相,太傅,卫国公(齐国公)等。淳祐末年,元兵大举侵宋,进十龟元吉箴劝帝励精图治,未能实施,而后退仕隐居,諡忠定,著有《安晚集》六十卷

  • 字:德源
  • 籍贯:庆元道鄞县(今浙江宁波)
  • 生卒年:1176—1251

相关古诗词

圃中问讯梅友老干疏花有足喜者

洗出金滩锁骨沙,种成老树竞槎牙。

冰霜历尽肌生玉,窗牖寒深影到纱。

旧岁枝头新岁景,十分好处一分花。

谁言冷圃惟秋菊,春意撩人乃尔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桂花

香粟飞从月姊边,秋花无数总饶先。

清芬肯作椒兰观,雅韵羞陪粉黛妍。

点就金丹筛雨露,染成玉骨跨神仙。

馀芳更孕青青子,相伴寒梅到雪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调云岑

戏将鹖弁博缁衣,般若丛中剩作痴。

鹅颈肯为罗隐笑,鸡林能辨乐天诗。

好从休处求安逸,莫向閒中觅住持。

觉际湖山最佳趣,藕花洲渚菊东篱。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偶记赋王昭君谩录之

伐国曾闻用女戎,忍留妖丽汉宫中。

如知褒姒贻周患,须信巫臣为楚忠。

青冢不遗芳草恨,白沟那得战尘空。

解移尤物柔强虏,延寿当年合议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