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伐国曾闻用女戎,忍留妖丽汉宫中。
如知褒姒贻周患,须信巫臣为楚忠。
青冢不遗芳草恨,白沟那得战尘空。
解移尤物柔强虏,延寿当年合议功。
这首宋诗《偶记赋王昭君谩录之》是郑清之所作,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回顾和评价,表达了对王昭君命运的感慨以及对战争与女性角色的反思。首句“伐国曾闻用女戎”暗示了历史上以女子出塞和亲的策略,如王昭君被选入宫,嫁给了匈奴单于。接下来,“忍留妖丽汉宫中”表达了对王昭君美貌被囚禁的同情。
诗人接着通过“如知褒姒贻周患,须信巫臣为楚忠”这两句,将王昭君与周幽王宠幸褒姒导致亡国的历史联系起来,暗示她的牺牲可能带来的后果。同时,又提及春秋时期吴国大夫巫臣为了国家利益而忠诚的行为,以此对比昭君的无奈。
“青冢不遗芳草恨,白沟那得战尘空”描绘了昭君死后长眠的青冢和曾经发生战争的白沟,表达了对和平的向往和对战争残酷性的批判。最后,“解移尤物柔强虏,延寿当年合议功”总结道,如果能以和平方式解决问题,避免战争,那么昭君的悲剧或许就不会发生,她的存在也应被公正地评价为和平的贡献。
整首诗以王昭君的故事为载体,寓言深刻,对历史人物和事件进行了独特的解读和反思。
不详
初名燮,、文叔,别号安晚。嘉泰二年进士及第。历官光禄大夫,左、右丞相,太傅,卫国公(齐国公)等。淳祐末年,元兵大举侵宋,进十龟元吉箴劝帝励精图治,未能实施,而后退仕隐居,諡忠定,著有《安晚集》六十卷
暖风依日佐山行,几许春随屐齿生。
溪舞绿云苔出没,田翻翠浪麦斜横。
闲中适意荣三事,岁晚无年式耦耕。
一静可能销幻药,剩开胸次着峥嵘。
小桥衔石路,安步水之湄。
浪盖菰蒲伏,寒禁笋蕨痴。
蜂房深户牖,燕垒渐涂茨。
过眼春馀几,延缘归思迟。
绿蓑青笠惯菰蒲,错认东湖处士居。
舟尾笑迎车后客,渡头催买网中鱼。
水程趣戍半规日,山意论交千卷书。
归去重楼试凝望,恍曾云气矗凌虚。
瀛丈移从弱水间,君恩泮奂得跻攀。
茗香壶酒成三事,巾褐枝筇佔独班。
境胜亦能充道胜,官闲何似在家闲。
玄都犹有桃花在,更向西湖访好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