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近咏十首呈巡使黄玉圃先生(其二)

去岁群丑张,揭竿三十万。

我旅一东征,倒戈云见晛。

七日复全台,壶箪匝地献。

可知帝德深,望云争革面。

馀孽虽时有,死灰谋欲煽。

旋起即扑除,夫谁与为叛。

当兹振遒铎,教化不容缓。

民心原犹水,东西流乍变。

弃之铤而走,理之忠以劝。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前一年台湾地区动荡局势的回忆和反思。首句"去岁群丑张,揭竿三十万",形象地描述了反对势力的兴起,人数众多。"我旅一东征,倒戈云见晛",表达了诗人领导下的军队出师平乱,迅速扭转战局,恢复了秩序,"七日复全台,壶箪匝地献"则展现了民众的归顺和庆祝。

接下来,诗人感慨"可知帝德深,望云争革面",认为皇帝的恩德深厚,使得人心向背,叛乱者纷纷改过自新。然而,"馀孽虽时有,死灰谋欲煽",暗示仍有残余势力图谋复燃。诗人强调"旋起即扑除,夫谁与为叛",表明对叛乱者的坚决打击态度。

最后,诗人提出"当兹振遒铎,教化不容缓",强调在平定叛乱后,教育感化的重要性,指出民心如水,需要引导和稳定。"民心原犹水,东西流乍变",用水的比喻形容民心易变,需要明智的治理。"弃之铤而走,理之忠以劝",倡导以忠诚和道理来引导民众,防止再次发生动乱。

整体来看,这首诗既回顾了历史,又展望了未来,体现了诗人作为地方官员的责任感和对社会稳定的追求。

收录诗词(15)

蓝鼎元(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台湾近咏十首呈巡使黄玉圃先生(其三)

台俗敝豪奢,乱后风犹昨。

宴会中人产,衣裘贵戚愕。

农惰士弗勤,逐末趋骄恶。

嚣陵多健讼,空际见楼阁。

无贱复无贵,相将事摴博。

所当禁制严,威信同锋锷。

勿谓我言迂,中心细忖度。

为火莫为水,救时之良药。

形式: 古风 押[药]韵

台湾近咏十首呈巡使黄玉圃先生(其四)

闽学追鲁邹,东宁昧如障。

当为延名儒,来兹开绛帐。

俾知道在迩,尊君与亲上。

子孝及父慈,友恭更廉让。

从兹果力行,诱掖端趋向。

其次论文章,经史为酝酿。

古作秦汉前,八家当醯酱。

制义本儒先,理明气欲王。

洗伐去皮毛,大雅是宗匠。

此地文风靡,起衰亦所望。

形式: 古风 押[漾]韵

台湾近咏十首呈巡使黄玉圃先生(其五)

台地一年耕,可馀七年食。

寇乱继风灾,民间更萧索。

今岁大有秋,仓储补云亟。

谷贵虑民饥,谷贱农亦恻。

厉禁久不弛,乃利于奸墨。

徒有遏籴名,其实竟何益。

估客既空归,裹足此寥寂。

何如撙节之,一艘一百石。

穷年移不尽,农商惠我德。

幸与诸当途,从长一筹画。

形式: 古风

台湾近咏十首呈巡使黄玉圃先生(其六)

累累何为者,西来偷渡人。

锒铛杂贯索,一队一酸辛。

嗟汝为饥驱,谓兹原隰畇。

舟子任无咎,拮据买要津。

宁知是偷渡,登岸祸及身。

可恨在舟子,殛死不足云。

汝道经鹭岛,稽察司马门。

司马有印照,一纸为良民。

汝愚乃至斯,我欲泪沾巾。

哀哉此厉禁,犯者仍频频。

奸徒畏盘诘,持照竟莫嗔。

兹法果息奸,虽冤亦宜勤。

如其或未必,宁施法外仁。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