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子行

清江朱楼相对开,去年燕子双归来。

东风吹高社雨歇,一日倏忽飞千回。

翻身初向烟中没,掠地复穿花底出。

花飞烟散江冥冥,城郭参差满斜日。

无情游子去不还,短书寄汝秋风前。

绣帘不卷春色断,空梁泥堕琵琶弦。

飞樯冉冉潇湘浦,春尽天涯路修阻。

一夜相思柳色深,独上楼头泪如雨。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元代诗人吴师道的《燕子行》,描绘了燕子归来的场景与诗人对燕子的深情寄托。诗中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界的生动景象和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

首句“清江朱楼相对开”,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画面:清澈的江水与朱红色的高楼相对映,展现出一种和谐与静谧之美。接着,“去年燕子双归来”一句,将时间与空间的转换巧妙地融入其中,暗示着季节的更替与生命的轮回。

“东风吹高社雨歇,一日倏忽飞千回”两句,通过春风与雨水的描写,营造出一种生机勃勃的氛围。燕子在东风的吹拂下,或高或低地飞翔,展现了它们自由自在的生活状态。而“花飞烟散江冥冥,城郭参差满斜日”则进一步渲染了黄昏时分的景色,花儿随风飘落,烟雾逐渐消散,江面显得更加深远,城市轮廓在夕阳的映照下显得错落有致。

接下来,“无情游子去不还,短书寄汝秋风前”两句,诗人借燕子之口,表达了对远方游子的思念之情。燕子虽能自由往返,但诗人却无法与游子相聚,只能通过简短的书信来表达思念。这种情感的对比,使得诗歌的情感层次更加丰富。

“绣帘不卷春色断,空梁泥堕琵琶弦”两句,通过描绘绣帘未卷、春色被切断以及空荡荡的屋梁上掉落的泥巴,琵琶弦的孤独,进一步强化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失落感。这些细节的描写,使读者能够深刻感受到诗人的情感世界。

最后,“飞樯冉冉潇湘浦,春尽天涯路修阻”两句,将目光转向远方,描绘了船只在潇湘浦缓缓前行的景象,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远方的向往与对现实困境的无奈。而“一夜相思柳色深,独上楼头泪如雨”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因思念而产生的强烈情感,夜深人静之时,独自登上高楼,泪水如雨般落下,形象地表现了诗人内心的痛苦与哀愁。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对远方游子的思念以及对自身情感世界的深刻洞察,是一首富有情感深度和艺术魅力的佳作。

收录诗词(133)

吴师道(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生于元世祖至元二十年,卒年惠宗至正四年,年六十二岁。聪敏善记诵,诗文清丽。19岁诵宋儒真德秀遗书,乃致力理学研究,竭力排斥其他学说。元至治元年(1321)登进士第。授高邮县丞,主持兴筑漕渠以通运。因为官清正,被荐任国子助教,延祐间,为国子博士,六馆诸生皆以为得师。后再迁奉议大夫。以礼部郎中致仕,终于家。生平以道学自任,晚年益精于学,剖析精严

  • 字:正传
  • 籍贯:婺州兰溪县城隆礼坊
  • 生卒年:1283—1344

相关古诗词

舟行得风

江豚卬鼻濆惊波,秋来江风西北多。

掣帆鼓篷疾于电,银屋怒拥高嵯峨。

江南江北青山色,著意相看忽如失。

我行小迟亦何害,人生取快宁多得。

贾人舟子勿啸呼,野有垂泣耕田夫,三月不雨田水枯。

形式: 古风

仙坛秋月图

宫中美人秋思多,夜揖明月追仙娥。

画阑桂树倚楼阙,碧落天坛飞□□。

画师不解西风梦,笔端便有华阳洞。

更将妍画写清词,轻扇君王心已动。

炎精季叶堪叹嗟,矧尔妍丽倾其家。

申生遗祸到济渎,府中丞相真奸邪。

吴宫一扫荒烟冷,旧事凄凉复谁省。

百年永鉴不可忘,留与人间看扇影。

形式: 古风

五月一日即事

黑云滃渤如颓山,白雨注地声潺潺。

须臾云散雨亦歇,斜阳□著高林间。

林间沈沈万浓绿,影弄微风自相触。

新蝉忽作去年鸣,使我凄然感心曲。

形式: 古风

七月十八日出郊外抵昭潭沿道观虫食松叶尽枯感而赋

县南县北几百里,沿道苍松半枯死。

毳虫无数枝上悬,食尽青青成茧子。

雪霜不朽千年质,摧败一朝天所使。

残髯磔磔怒犹张,流膏滴滴泣未止。

顿令林壑少光色,政似鳣鲸困蝼蚁。

土人云此实旱兆,昔岁逢之旱无比。

炎风烈日势转虐,更说飞蝗西北起。

救灾无策空自嗟,谁能为挽天河洗。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