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拔地连云百尺楼,长风断雁十分秋。
绝无山碍天空阔,独与江邻水拍浮。
潭底老龙眠屋影,雨馀雌霓跨帘钩。
愁来莫倚阑干北,一缕烽烟是汴州。
这首诗描绘了一座高耸入云,气势磅礴的楼阁,其建筑宏伟,与长风相呼应,给人以雄浑之感。"拔地连云百尺楼"一句,既展现了楼阁的高度,也映射出诗人心中的豪情与壮志。
"长风断雁十分秋"则通过秋天萧瑟的长风和断续的雁行,营造了一种淡远而又略带哀愁的情景。这里的"十分秋"不仅是对季节的描写,更隐含着一种深秋时分、边塞孤寂的氛围。
"绝无山碍天空阔,独与江邻水拍浮"两句,诗人借楼阁之高,得以眺望远方,无山阻挡,天地辽阔。同时,楼宇紧邻大江,与流动的江水相呼应,增添了一份动感和生机。
"潭底老龙眠屋影,雨馀雌霓跨帘钩"一段,通过对水下古龙安睡、屋檐之上雨滴成珠及云烟缭绕的描写,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又静谧的意境。这里的"潭底老龙"不仅是自然景观的刻画,更蕴含着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最后两句"愁来莫倚阑干北,一缕烽烟是汴州"表达了诗人的忧思。"阑干北"可能指的是楼阁的北侧,而不是让人靠在那里生愁。"一缕烽烟是汴州"则透露出边塞烽火的警讯,表明诗中蕴含着对国家安危的忧虑。
整首诗通过对楼阁、自然景观与季节变化的细腻描绘,以及对历史时空背景的巧妙融入,展现了诗人独特的情感体验和深远的思想寄托。
不详
羞把长裾事走趋,已将身世混樵渔。
畏途咫尺如千里,老友多年欠一书。
最喜山人题皓隐,莫教帝画到幽居。
欲寻载雪舟边路,来为槃翁赋遂初。
诉得冤伸意始休,敝帷埋骨几经秋。
兽心犹办死报主,人面却甘生事仇。
作传自应班豫让,论功何止及留侯。
世间义字无人识,写在荒丘马冢头。
老丑移形转可吁,凋零已到骨之馀。
似因漱石磨成磷,幸免投梭折得疏。
根笋尚如儿龀短,医师欲实火田虚。
喜无乾胏劳吾决,含咀犹能味古书。
风刺成章昔有之,奸人捃拾欲何为。
先生定以名招祸,自古何曾狱勘诗。
下石几令无地死,诬金独幸有天知。
明朝谪向黄州去,又是东坡觅句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