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监察从兄

我祖居邺地,邺人识文星。

此地星已落,兼无古时城。

古风既无根,千载难重生。

空留建安书,传说七子名。

贱子生桂州,桂州山水清。

自觉心貌古,兼合古人情。

因为二雅诗,出语有性灵。

持来向长安,时得长者惊。

芝草不为瑞,还共木叶零。

恨如辙中土,终岁填不平。

吾宗戴豸冠,忽然入西京。

怜其羽翼单,抚若亲弟兄。

松根已坚牢,松叶岂不荣。

言罢眼无泪,心中如酒酲。

形式: 古风

翻译

我祖辈居住在邺地,邺人能识别文才之星。
这里的文星已经陨落,连古时的城池也不复存在。
古风失去了根基,千年难得再复兴。
只留下建安时期的文献,传颂着七子的名声。
我生于桂州,那里的山水清澈。
我自感心性古朴,情感与古人相通。
我因创作二雅风格的诗歌,言辞中充满灵性。
带着这些诗作来到长安,偶尔能让长者为之惊叹。
即使芝草不再被视为吉祥,也如同木叶凋零般遗憾。
遗憾如同车辙中的泥土,一年又一年,始终无法填平。
我的家族中有戴獬豸冠的人,突然进入京城。
我怜惜他们羽翼单薄,对待他们如同亲兄弟一般。
松树的根深深扎固,难道它的叶子不会繁茂吗?
说完这些,眼中没有泪水,心中却像醉酒般迷茫。

注释

邺地:古代地名,这里指诗人故乡。
文星:比喻有才华的人。
古时城:古代的遗迹或城市。
建安书:指建安时期的文化遗产,如文学作品。
七子:指建安七子,东汉末年的著名文人。
桂州:古代地名,今广西桂林一带。
心貌古:形容心志和外貌古朴。
二雅诗:指《诗经》中的《大雅》和《小雅》。
长安:古代中国的首都,这里指唐代长安。
长者:指有学问或地位高的人。
芝草:古代象征吉祥的植物。
木叶零:树叶凋零,象征衰败或离散。
辙中土:车辙中的泥土,比喻难以填补的遗憾。
豸冠:古代官员的帽子,象征公正执法。
西京:古代对长安的另一种称呼。
眼无泪:形容极度悲伤或激动而无泪流出。
酒酲:酒后神志不清,此处比喻心情迷茫。

鉴赏

这首诗是一位唐代诗人曹邺的作品,名为《寄监察从兄》。诗中充满了对家乡和古风的怀念,以及对亲人的思念。

开篇“我祖居邺地,邺人识文星”表达了诗人对家族根源的自豪,同时也透露出一种文化传承的自觉。接着“此地星已落,兼无古时城”则是对现实与历史之间断裂的感慨,显示出诗人对于失去的古代文明的深切怀念。

中间部分“空留建安书,传说七子名”中的“建安书”很可能指的是唐初文学家所编纂的诗集,这里提及也是为了表达对文化遗产的珍视。而“贱子生桂州,桂州山水清”则是诗人自况之语,通过对桂州山水的描绘,展示了诗人的情感世界和审美观念。

后半部分“因为二雅诗,出语有性灵。持来向长安,时得长者惊”表达了诗人在文学上的追求和成就,以及他作品所获得的认可。而“芝草不为瑞,還共木叶零”则表现了一种超越物质世界寻找精神寄托的心境。

结尾处,“恨如辙中土,终岁填不平。吾宗戴豸冠,忽然入西京。”通过对家国的关切和对家族荣耀的回忆,抒发了诗人内心深层次的情感波动。接着“怜其羽翼单,抚若亲弟兄”则是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而“松根已坚牢,松叶岂不荣”则象征着家族的繁盛和持久。

最后,“言罢眼无泪,心中如酒酲”则是诗人在表达了深沉的情感之后,内心的复杂和矛盾,这种感觉就像醉酒后的余韵,不可言说,只能体会。

收录诗词(110)

曹邺(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作邺之。晚唐诗人。与刘驾、聂夷中、于濆、邵谒、苏拯齐名,而以才颖最佳。曾担任吏部郎中(唐)、洋州刺史(唐)、祠部郎中(唐)等职务

  • 字:业之
  • 籍贯:桂州(今广西桂林阳朔)
  • 生卒年:约816~875

相关古诗词

寄贾驰先辈

游子想万里,何必登高台。

闻君燕女吟,如自蓟北来。

长安高盖多,健马东西街。

尽说蒿簪古,将钱买金钗。

我祖西园事,言之独伤怀。

如今数君子,如鸟无树栖。

济水一入河,便与清流乖。

闻君欲自持,勿使吾道低。

形式: 古风

望不来

见花忆郎面,常愿花色新。

为郎容貌好,难有相似人。

形式: 古风 押[真]韵

续幽愤

繁霜作阴起,朱火乘夕发。

清昼冷无光,兰膏坐销歇。

惟公执天宪,身是台中杰。

一逐楚大夫,何人为君雪。

匆匆鬼方路,不许辞双阙。

过门似他乡,举趾如遗辙。

八月黄草生,洪涛入云热。

危魂没太行,客吊空骨节。

千年瘴江水,恨声流不绝。

形式: 古风

登岳阳楼有怀寄座主相公

南登岳阳楼,北眺长安道。

不见升平里,千山树如草。

骨肉在南楚,沈忧起常早。

白社愁成空,秋芜待谁扫。

常闻诗人语,西子不宜老。

赖识丹元君,时来语蓬岛。

形式: 古风 押[皓]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