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后经表兄琼华观旧居

一去仙居似转蓬,再经花谢倚春丛。

醉中篇什金声在,别后音书锦字空。

长忆映碑逢若士,未曾携杖逐壶公。

东风狼籍苔侵径,蕙草香销杏带红。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翻译

离开仙居就像随风飘蓬,再次经过花开之处倚着春丛。
酒醉时分,那些诗篇依然金声朗朗,分别后,只留下空荡荡的锦字书信。
长久怀念,曾与若士在碑前相遇,却从未像壶公那样拄杖漫步。
东风肆虐,小径上青苔蔓延,蕙草香气消散,杏花带着淡淡的红色凋零。

注释

转蓬:比喻漂泊不定,如蓬草随风翻飞。
花谢:指花朵凋落。
若士:可能是诗人的朋友或敬仰的人物。
壶公:可能是指古代传说中的仙人壶公,此处象征隐逸生活。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唐彦谦的作品,名为《乱后经表兄琼华观旧居》。从诗中可以感受到诗人对往昔时光的怀念以及现实中的落寞和无奈。

"一去仙居似转蓬,再经花谢倚春丛。" 这两句描绘了诗人重返旧居的情景,那种如同仙境般美好的地方,如今却像蓬草般的荒凉。而春天的花朵已经凋零,只能靠在残留的枝丛上,显露了一种物是人非的哀愁。

"醉中篇什金声在,别后音书锦字空。"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的心境,即便是在酒醉之中也能听到那优美的琴声,但自从分别之后,再看那些旧时书信,只剩下空洞无物的锦绣文字。

"长忆映碑逢若士,未曾携杖逐壶公。" 这两句则流露出诗人对昔日友人的深深怀念,那些在碑上留下的文字和旧时相遇的朋友,虽然没有携带拐杖跟随那些古代高士,但这份记忆一直长存心间。

"东风狼籍苔侵径,蕙草香销杏带红。" 最后两句描写了春天景象,其中“东风”带来了生机,但也带来了杂乱无章的感觉(狼籍),而地上的苔藓已经开始侵袭小路。蕙草的清香与杏花带来的淡淡红色,虽然美丽却也透露出一种寂寞和孤独。

整首诗通过对旧居、旧友以及春天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面对现实变化时的心境。语言优美,意境幽深,是一首富有情感色彩和哲理思考的佳作。

收录诗词(158)

唐彦谦(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咸通末年上京考试,结果十余年不中,一说咸通二年(861)中进士。乾符末年,兵乱,避地汉南。中和中期,王重荣镇守河中,聘为从事,累迁节度副使,晋、绛二州刺史。光启三年(887),王重荣因兵变遇害,他被责贬汉中掾曹。杨守亮镇守兴元(今陕西省汉中市)时,担任判官。官至兴元(今陕西省汉中市)节度副使、阆州(今四川省阆中市)、壁州(今四川省通江县)刺史。晚年隐居鹿门山,专事著述。昭宗景福二年(893)卒于汉中

  • 号:鹿门先生
  • 籍贯:并州晋阳(今山西省太原市)
  • 生卒年:?~893

相关古诗词

牡丹

真宰多情巧思新,固将能事送残春。

为云为雨徒虚语,倾国倾城不在人。

开日绮霞应失色,落时青帝合伤神。

嫦娥婺女曾相送,留下鸦黄作蕊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夜坐

愁鬓丁年白,寒灯丙夜青。

不眠惊戍鼓,久客厌邮铃。

汹汹城喷海,疏疏屋漏星。

十年穷父子,相守慰飘零。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青]韵

夜泊东溪有怀

水昏天色晚,崖下泊行舟。

独客伤归雁,孤眠叹野鸥。

溪声牵别恨,乡梦惹离愁。

酒醒推篷坐,凄凉望女牛。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夜蝉

翠竹高梧夹后溪,劲风危露雨凄凄。

那知北牖残灯暗,又送西楼片月低。

清夜更长应未已,远烟寻断莫频嘶。

羁人此夕如三岁,不整寒衾待曙鸡。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齐]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