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其三)

父老争言雨水匀,眉头不似去年颦。

殷勤谢却甑中尘。

啼鸟有时能劝客,小桃无赖已撩人。

梨花也作白头新。

形式: 词牌: 浣溪沙

翻译

乡亲们谈论今年雨水充足,不像去年那样愁眉苦脸。
我感激地谢绝了甑中的尘埃,暗示生活有了改善。
鸟儿的啼鸣仿佛在劝慰客人,小小的桃花已引人注目。
连梨花也像是新添的白发,增添了春天的生机。

注释

父老:乡亲们。
争言:谈论。
雨水匀:雨水充足。
眉头:愁眉。
颦:皱眉。
殷勤:感激地。
谢却:谢绝。
甑:古代炊具。
啼鸟:鸟儿。
劝客:劝慰。
小桃:小小的桃花。
撩人:引人注目。
梨花:梨花。
白头新:新添的白发,比喻岁月流逝。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词人辛弃疾的《浣溪沙·其三》,描绘了一幅雨量适中的春景图,以及其中蕴含的情感。首句“父老争言雨水匀”形象地写出乡亲们对今年雨水分配均匀的欣喜,与去年可能的旱涝之苦形成对比,展现了农民对丰收的期待。次句“眉头不似去年颦”通过描绘人们眉宇间的舒展,进一步表达了人们的喜悦之情。

“殷勤谢却甑中尘”一句,以甑中积尘被雨水洗净为细节,象征着生活的洁净和富足,也暗含了诗人对过去艰辛生活的告别。接下来,“啼鸟有时能劝客”运用拟人手法,写鸟儿的鸣叫仿佛在邀请客人共享这美好的时光,增添了生机与活力。

“小桃无赖已撩人”则描绘了桃花盛开的场景,用“无赖”一词形容桃花的娇俏顽皮,引人注目,暗示春天的魅力已经无法抵挡。最后一句“梨花也作白头新”,以梨花比喻白发新生,寓意时光流转,即使年华老去,生活依然充满希望。

整体来看,这首词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春雨带来的生机与希望,以及人们因丰收在望而产生的愉悦心情,体现了辛弃疾词作中常见的田园生活气息和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收录诗词(762)

辛弃疾(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 籍贯:历城(今山东济南)
  • 生卒年:1140-1207

相关古诗词

浪淘沙令(其一)送子似

金玉旧情怀。风月追陪。扁舟千里兴佳哉。

不似子猷行半路,却棹船回。来岁菊花开。

记我清杯。西风雁过瑱山台。

把似倩他书不到,好与同来。

形式: 词牌: 浪淘沙令

浪淘沙令.山寺夜半闻钟

身世酒杯中。万事皆空。古来三五个英雄。雨打风吹何处是,汉殿秦宫。

梦入少年丛。歌舞匆匆。老僧夜半误鸣钟。惊起西窗眠不得,卷地西风。

形式: 词牌: 浪淘沙令

浪淘沙令(其二)赋虞美人草

不肯过江东。玉帐匆匆。至今草木忆英雄。唱著虞兮当日曲,便舞春风。

儿女此情同。往事朦胧。湘娥竹上泪痕浓。舜盖重瞳堪痛恨,羽又重瞳。

形式: 词牌: 浪淘沙令

破阵子(其一)

掷地刘郎玉斗,挂帆西子扁舟。

千古风流今在此,万里功名莫放休。君王三百州。

燕雀岂知鸿鹄,貂蝉元出兜鍪。

却笑泸溪如斗大,肯把牛刀试手不。寿君双玉瓯。

形式: 词牌: 破阵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