祷雨阳山(其一)

暮投突兀净为坊,早踏崎岖翠作冈。

露气失凉风带暑,岚阴欺晓日韬光。

不忧时事禽空语,可怪凶年草更芳。

欲问行人祈祷意,日来钲鼓渐凄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翻译

傍晚时分投宿在突兀的净土坊,清晨踏过崎岖山路翠绿的山岗。
露水的凉意被热风带走,山间的雾气带着暑气,早晨的阳光被山岚遮蔽,失去了光芒。
不担忧世事的鸟儿空自鸣叫,令人惊奇的是在灾年草木反而更加繁茂。
想要询问行人的祈祷心愿,近日的钟鼓声越来越显得凄凉。

注释

暮:傍晚。
投:投宿。
突兀:高耸不平。
净:洁净。
坊:街巷。
崎岖:山路不平。
翠:绿色。
冈:山岗。
露气:露水的蒸气。
失:失去。
暑:热气。
岚阴:山岚。
欺:遮蔽。
晓日:早晨的太阳。
韬光:隐藏光芒。
不忧:不担心。
空语:空自鸣叫。
凶年:灾荒之年。
草更芳:草木更加茂盛。
欲问:想要询问。
行人:行人。
祈祷意:祈祷的心愿。
钲鼓:古代打击乐器,如钲和鼓。
凄凉:悲凉。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曹彦约的《祷雨阳山(其一)》,描绘了他在傍晚投宿于突兀的净坊,清晨踏上崎岖山路,满目翠绿的山冈。露水虽带来一丝凉意,但微风中仍带有夏日的余热;山间的雾气遮蔽了朝阳,使之敛去光芒。诗人在感叹时局动荡,百姓忧虑,只有鸟儿在空自鸣叫,而荒年之中野草却更加繁茂。他想了解行人的祈祷之情,却发现连日来的钟鼓声越来越凄凉,反映出人们对于祈雨的迫切和内心的不安。整体上,这首诗通过自然景象与人情世态的交织,表达了对民生疾苦的关注和对天降甘霖的期盼。

收录诗词(368)

曹彦约(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淳熙八年进士。曾从朱熹讲学,后受人之召,负责汉阳军事,因部署抗金有方,改知汉阳军。后累官宝谟阁待制、知成都府。嘉定初,为湖南转运判官,镇压郴州(今湖南郴县)瑶民起义,后任利州路(今属陕西)转运判官兼知利州,发漕司储粮减价粜与饥民、通商蠲税,并论兵柄财权并列之弊。宝庆元年,擢为兵部侍郎,迁礼部侍郎,不久又授为兵部尚书,力辞不拜,后以华文阁学士致仕,卒谥“文简”

  • 字:简甫
  • 号:昌谷
  • 籍贯:南康军都昌(今属江西)
  • 生卒年:1157~1228

相关古诗词

祷雨阳山(其二)

所以登山不惮烦,为藏云气达泉源。

多峰岂炫千岩秀,一线才通万壑奔。

其在兹乎须出岫,此时何不早翻盆。

名高已到岩瞻地,只有为霖可养尊。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章泉言语妙天下知仆无诗能且未识面乃时以佳篇见饷何也不敢再虚盛意勉次韵二篇以谢(其一)

珍重章泉辱寄书,应疑不复梦康庐。

本无学术安时论,误入班行拱帝居。

老矣应招宁为禄,时乎归钓亦非渔。

宦情山色常如此,欲去迟行愧二疏。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萧散

风日倚馀勇,扶春不自由。

在家曾半面,随我到他州。

絮后酴醾约,莺前杜宇愁。

新来无吏责,萧散更何求。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雪中领客湖庄

天上琼林会,人间瑞物图。

山藏真面目,地涌巧工夫。

领客惊闾巷,携家窘仆奴。

却思边戍地,著铁更弯弧。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虞]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