祷雨阳山(其二)

所以登山不惮烦,为藏云气达泉源。

多峰岂炫千岩秀,一线才通万壑奔。

其在兹乎须出岫,此时何不早翻盆。

名高已到岩瞻地,只有为霖可养尊。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翻译

攀登高山毫不畏惧,只为探寻云气之源。
众多山峰并非只为炫耀,一条溪流连接千万山谷奔腾。
它就在这里,等待着出山,为何此刻不倾盆而下。
名声显赫已至巅峰之地,唯有化雨润泽万物才是尊贵之责。

注释

登山:爬山。
不惮:不怕。
藏:隐藏。
云气:云雾。
达:到达。
泉源:水源。
岂炫:并非为了炫耀。
千岩秀:众多秀丽的山岩。
一线:一条线,比喻溪流。
万壑:千万山谷。
奔:奔流。
兹:这里。
出岫:出山。
翻盆:倾盆大雨。
名高:名声显赫。
岩瞻地:巅峰之地。
为霖:化作雨水。
养尊:滋养万物。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曹彦约所作的《祷雨阳山(其二)》。诗中表达了作者对登山祈雨的虔诚与期待,以及对自然景观的描绘。首句“所以登山不惮烦”,表现出诗人不畏艰辛,只为探寻水源的坚定决心。接下来的“为藏云气达泉源”暗示了山川之灵,蕴含着雨水的生机。

“多峰岂炫千岩秀,一线才通万壑奔”运用了生动的比喻,描绘了山势的壮观和水流的奔腾,展现了大自然的雄浑之美。诗人借此寓意,祈祷的不只是局部的降雨,而是希望雨泽能普照大地,润泽万物。

“其在兹乎须出岫,此时何不早翻盆”进一步表达了对雨神的期待,希望云雾能迅速化作甘霖,滋润干涸的土地。最后一句“名高已到岩瞻地,只有为霖可养尊”则以谦逊的态度表明,即使地位显赫,也只愿以降雨造福百姓为己任。

整体来看,这首诗寓言于景,情感真挚,体现了诗人对民生的关注和对自然的敬畏,具有深厚的儒家仁爱精神。

收录诗词(368)

曹彦约(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淳熙八年进士。曾从朱熹讲学,后受人之召,负责汉阳军事,因部署抗金有方,改知汉阳军。后累官宝谟阁待制、知成都府。嘉定初,为湖南转运判官,镇压郴州(今湖南郴县)瑶民起义,后任利州路(今属陕西)转运判官兼知利州,发漕司储粮减价粜与饥民、通商蠲税,并论兵柄财权并列之弊。宝庆元年,擢为兵部侍郎,迁礼部侍郎,不久又授为兵部尚书,力辞不拜,后以华文阁学士致仕,卒谥“文简”

  • 字:简甫
  • 号:昌谷
  • 籍贯:南康军都昌(今属江西)
  • 生卒年:1157~1228

相关古诗词

章泉言语妙天下知仆无诗能且未识面乃时以佳篇见饷何也不敢再虚盛意勉次韵二篇以谢(其一)

珍重章泉辱寄书,应疑不复梦康庐。

本无学术安时论,误入班行拱帝居。

老矣应招宁为禄,时乎归钓亦非渔。

宦情山色常如此,欲去迟行愧二疏。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萧散

风日倚馀勇,扶春不自由。

在家曾半面,随我到他州。

絮后酴醾约,莺前杜宇愁。

新来无吏责,萧散更何求。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雪中领客湖庄

天上琼林会,人间瑞物图。

山藏真面目,地涌巧工夫。

领客惊闾巷,携家窘仆奴。

却思边戍地,著铁更弯弧。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虞]韵

鹿鸣小集奉饯赴省诸公

便从场屋了经纶,看取朝家诏选抡。

天赋忠良须努力,人生温饱岂荣身。

鼎来时事方忧国,到底儒冠不误人。

青紫拾来馀事耳,直应尊主庇斯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