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品(其二)

龙目晶荧且漫题,蚌胎的皪满筐携。

远人错认呼卢橘,词客因之赋病梨。

撇却持螯金琥珀,想来扪虱水玻璃。

夜深常得催诗候,月落初声两岸鸡。

形式: 七言律诗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荔枝的细腻观察与独特感受。首句“龙目晶荧且漫题”,以龙目比喻荔枝的晶莹剔透,诗人随性地在荔枝上题字,展现出一种闲适自在的情趣。接着,“蚌胎的皪满筐携”一句,将荔枝比作珍珠般的蚌胎,形象地描绘出荔枝饱满圆润的形态,同时强调了诗人携带着满满一筐荔枝的喜悦。

“远人错认呼卢橘,词客因之赋病梨。”这两句通过对比,突出了荔枝的独特之处。远行人可能将荔枝误认为是其他水果,而文人墨客则因此而创作关于病梨的诗句,巧妙地表现了荔枝在不同人群中的不同印象和价值。

“撇却持螯金琥珀,想来扪虱水玻璃。”这两句进一步展现了诗人对荔枝的细致观察。他舍弃了通常用来形容珍贵物品的“金琥珀”和“水玻璃”,转而以“持螯”(螃蟹)和“扪虱”(摸虱子)这样的生活细节来比喻品尝荔枝时的愉悦与满足,生动地表达了荔枝带来的味觉享受和内心的宁静。

最后,“夜深常得催诗候,月落初声两岸鸡。”这两句描绘了夜晚品尝荔枝的情景,月落之时,诗人仿佛能听到两岸鸡鸣的声音,营造了一种静谧而又充满生机的氛围。这不仅体现了荔枝在夜晚食用时的独特魅力,也暗示了诗人对荔枝的喜爱之情超越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成为了一种心灵上的寄托。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荔枝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对生活的独特品味,语言生动,意境深远,富有诗意。

收录诗词(41)

吴士玮(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荔品(其三)

呼来竹里吃时新,果识清香白蜜真。

愿得几回饱欲死,尽将百万买堪贫。

初鲜味合江瑶柱,久窨尊倾石冻春。

笑谓居停金玉道,蔡家图谱欠精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荔品(其四)

红颜朱果醉酕醄,虎视鲸吞兴更豪。

颗落火云排孔雀,核堆绣字作蛴螬。

盲风酸雨留华屋,短榻长笺放弱毫。

却笑杜陵馋未得,蜀人举赠只樱桃。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豪]韵

荔品(其五)

交嘉朱紫烂盈筐,爱吃何如细品尝。

要识味全须带露,无疑色好似经霜。

破除迁客阴阳火,毂辘词人锦绣肠。

日到朗园吟数过,声名为感齿牙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荔品(其六)

荷墅松风最可怜,小池片石任高眠。

灵山倒接青棠影,丹荔平烧绿野烟。

棹转湖心波滟滟,鱼游浦面叶田田。

倏逢仙子霞墩上,喜过洪厓左拍肩。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