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浮屠善慧东游

西去方祈谷,东来适佩萸。

凄风梧脱叶,积雨稻生蚨。

诗骨寒岩木,禅心古庙炉。

莫将明月句,容易谒姑苏。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虞]韵

翻译

向西方祈求五谷丰登,向东而来恰好佩戴茱萸。
秋风吹落梧桐叶,连日大雨稻田滋生虫害。
诗人的骨气如寒岩之木坚韧,禅心如古庙香炉般深沉。
不要轻易把写月亮的诗句,当作拜访姑苏的借口。

注释

西去:向西方。
祈谷:祈求五谷丰收。
东来:向东而来。
适佩萸:恰好佩戴茱萸。
凄风:秋风。
梧脱叶:吹落梧桐叶。
积雨:连日大雨。
稻生蚨:稻田滋生虫害。
诗骨:诗人的骨气。
寒岩木:如寒岩般的坚韧。
禅心:禅者的内心。
古庙炉:古庙里的香炉。
明月句:写月亮的诗句。
容易:轻易。
谒:拜访。
姑苏:姑苏之地,这里指代苏州。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王之道的作品,名为《送浮屠善慧东游》。从诗中可以感受到一种淡泊明志、超脱尘世的情怀。

“西去方祈谷,东来适佩萸。”开篇两句描绘出行者在自然中的自由自在,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景象。“祈谷”和“佩萸”都是古人笔下的美好风光,表达了诗人对远方的向往以及对友人的深情。

“凄风梧脱叶,积雨稻生蚨。”接下来的两句则描写了秋天的萧瑟景象和雨后的生机。这里的“凄风”、“梧脱叶”和“积雨”、“稻生蚨”都传达了一种季节更迭与自然循环的意境。

“诗骨寒岩木,禅心古庙炉。”这两句则是对诗人内在修养的写照。“诗骨”指的是诗人的坚韧不拔的艺术品格,“寒岩木”则象征着一种超然物外的情怀。而“禅心古庙炉”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宁静禅意的追求,以及对历史文化遗产的珍视。

最后两句“莫将明月句,容易谒姑苏。”则是对友人的劝告和期望。这里的“明月句”可能指的是那些流传后世、光彩夺目的诗句,“谒姑苏”则是希望朋友不要轻易地向俗世索求什么,因为“姑苏”有时也被用来比喻尘世间的繁华与俗媚。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内在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既有对远方的无限向往,又有超脱尘世的高洁追求。

收录诗词(1042)

王之道(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公元一〇九三年至一一六九年字彦猷。生于宋哲宗元祐八年,卒于孝宗乾道五年,年七十七岁。善文,明白晓畅,诗亦真朴有致。为人慷慨有气节。宣和六年,(公元一一二四年)与兄之义弟之深同登进士第。对策极言燕云用兵之非,以切直抑制下列。调历阳丞。绍兴和议初成,之道方通判滁州,力陈辱国非便。大忤秦桧意,谪监南雄盐税。坐是沦废者二十年。后累官湖南转运判官,以朝奉大夫致仕。之道著有相山集三十卷,《四库总目》相山词一卷,《文献通考》传于世

  • 籍贯:庐州濡须

相关古诗词

送浮屠道郭云游

何必袁州去,尘尘小释迦。

一筇非外物,四海即吾家。

晓色霜还重,秋容菊正华。

此行良不恶,冬笋已排牙。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麻]韵

送秦德久守安丰

历水分携十六年,相逢须鬓尽苍然。

喜君宦况新来好,许我交情老更坚。

小雨送行春溜急,长杨留别午阴圆。

画船插帜澄江远,回首风帆指绣川。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送钱逊叔出守袭庆赐出身除职

赐对金銮下九天,旋闻熊轼为驱前。

人从芸阁初分直,桂折蟾宫乍得仙。

刺史江山聊复尔,翰林风月自依然。

下车快草东封疏,今去祥符正百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送淮西转运判官李彦恢还朝

江头旗影弄青红,似说朝天四牡东。

抱病不容攀辔勒,送行那复遣儿童。

田均税敛千年利,福及疮痍九郡同。

此去定知还禁近,从来阴德报宜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