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鲁望读阴符经见寄

三百八十言,出自伊祁氏。

上以生神仙,次云立仁义。

玄机一以发,五贼纷然起。

结为日月精,融作天地髓。

不测似阴阳,难名若神鬼。

得之升高天,失之沈厚地。

具茨云木老,大块烟霞委。

自颛顼以降,贼为圣人轨。

尧乃一庶人,得之贼帝挚。

挚见其德尊,脱身授其位。

舜唯一鳏民,冗冗作什器。

得之贼帝尧,白丁作天子。

禹本刑人后,以功继其嗣。

得之贼帝舜,用以平洚水。自禹及文武,天机?然弛。

姬公树其纲,贼之为圣智。

声诗川竞大,礼乐山争峙。

爰从幽厉馀,宸极若孩稚。

九伯真犬彘,诸侯实虎兕。

五星合其耀,白日下阙里。

由是圣人生,于焉当乱纪。

黄帝之五贼,拾之若青紫。

高挥春秋笔,不可刊一字。

贼子虐甚斨,奸臣痛于箠。

至今千馀年,蚩蚩受其赐。

时代更复改,刑政崩且陊。

予将贼其道,所动多訾毁。

叔孙与臧仓,贤圣多如此。

如何黄帝机,吾得多坎踬。

纵失生前禄,亦多身后利。

我欲贼其名,垂之千万祀。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皮日休的作品,名为《奉和鲁望读阴符经见寄》。诗中融合了道家哲学和古代传说的元素,展现了一种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思想内涵。

诗歌一开头,便以“三百八十言”引出伊祁氏的神秘知识,这些言论不仅能够让人通晓生死之谜,还能指引人们立足于仁义之道。随后,玄机一触即发,五贼纷然兴起,结为日月精华,融作天地之髓。这一切都超乎寻常,不可捉摸,如同阴阳难辨,神鬼莫名。

诗人通过这样的描述,表达了对古代圣哲以及他们所掌握的宇宙真理的敬仰。这些圣哲得以升入高天,失之则沉沦于厚地,他们的智慧和德行如同云木之老,大块烟霞之委,是自远古至今的宝贵财富。

接下来,诗中提到了尧、舜、禹等先贤,他们得以继承圣道,最终平定洪水。从黄帝到文武周公,再到姬公,都是在运用这天机之道,以此为圣智。声势如同川流不息,礼乐竞相高扬。

诗人通过对古代圣贤的赞颂,表达了自己对于圣道和治国安邦之道的向往。而九伯、诸侯,以及五星合耀,都成为了这个时代背景下的象征。黄帝的五贼,被赋予了重要的意义,如同拾取珍宝。

在诗歌的后半部分,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于圣道的追求和实践,以及对那些背离正道、导致乱纪的行为的批评。同时,也反映出时代变迁、刑政腐败的现状。诗人自诩将会继承这传统之道,虽然可能遭遇非议,但他仍希望能够留下自己对于圣道的理解和实践,以垂范后世。

总体而言,这首诗展现了诗人的文化自信和对古代智慧的尊崇,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于当时社会状况的深刻洞察和批判。

收录诗词(427)

皮日休(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字逸少,生于公元834至839年间,卒于公元902年以后。曾居住在鹿门山,自号鹿门子,又号间气布衣、醉吟先生。晚唐文学家、散文家,与陆龟蒙齐名,世称"皮陆"。今湖北天门人(《北梦琐言》),汉族。在唐时历任苏州军事判官(《吴越备史》)、著作佐郎、太常博士、毗陵副使。后参加黄巢起义,或言“陷巢贼中”(《唐才子传》),任翰林学士,起义失败后不知所踪。诗文兼有奇朴二态,且多为同情民间疾苦之作。《新唐书·艺文志》录有《集》、《皮子》、《皮氏鹿门家钞》多部

  • 字:袭美
  • 生卒年:867

相关古诗词

奉和鲁望渔具十五咏(其七)叉鱼

列炬春溪口,平潭如不流。

照见游泳鱼,一一如清昼。

中目碎琼碧,毁鳞殷组绣。

乐此何太荒,居然愧川后。

形式: 古风

奉和鲁望渔具十五咏(其一)网

晚挂溪上网,映空如雾縠。

闲来发其机,旋旋沈平绿。

下处若烟雨,牵时似崖谷。

必若遇鲲鲕,从教通一目。

形式: 古风

奉和鲁望渔具十五咏(其五)钓车

得乐湖海志,不厌华辀小。

月中抛一声,惊起滩上鸟。

心将潭底测,手把波文袅。

何处觅奔车,平波今渺渺。

形式: 古风 押[筱]韵

奉和鲁望渔具十五咏(其四)钓筒

笼籦截数尺,标置能幽绝。

从浮笠泽烟,任卧桐江月。

丝随碧波漫,饵逐清滩发。

好是趁筒时,秋声正清越。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