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鲁望渔具十五咏(其四)钓筒

笼籦截数尺,标置能幽绝。

从浮笠泽烟,任卧桐江月。

丝随碧波漫,饵逐清滩发。

好是趁筒时,秋声正清越。

形式: 古风

翻译

笼中的竹子被截成几尺长,标记得十分幽静独特。
它从湖面上的浮笠泽雾气中升起,任由自己躺在桐江的月光下。
细丝随着碧绿的波浪轻轻飘荡,鱼饵在清澈的河滩上散开。
最妙的是在筒钓的时刻,秋日的风声格外清脆悠扬。

注释

笼籦:竹笼。
幽绝:非常幽静、独特。
浮笠泽:泛指有雾气的湖泊。
卧:躺。
丝:钓鱼线。
碧波:绿色的波浪。
饵:鱼饵。
趁筒时:指使用筒钓(一种钓鱼方法)的时候。
清越:清脆而高亢。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江景画面,诗人通过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自己隐逸的生活态度和闲适的心境。

“笼籦截数尺,标置能幽绝。”开篇两句设定了整首诗的意境,"笼籦"指的是捕鱼用的竹笼,而"截数尺"则暗示了一种选择和限制,"标置"表明了这些笼子的位置被特意地设置,以达到"能幽绝"的效果,即既能捕捉到鱼,也能保持一种隐秘和独立。

“从浮笠泽烟,任卧桐江月。”诗人随后描述了自己在自然中的放松状态,"浮笠"可能是指水面上的落叶或其他漂浮物,而"泽烟"则给人以迷离的感觉。"任卧"表达了一种放纵和安逸,而"桐江月"则是对夜晚月光下江景的一种描绘,"桐"可能指的是树木,这里与"江月"结合起来,营造出一幅宁静的画面。

“丝随碧波漫,饵逐清滩发。”接下来的两句更深入地展现了水生世界的美丽。"丝随碧波漫"可能指的是鱼线在水中随波逐流,而"饵逐清滩发"则描绘了鱼儿追逐着漂浮的食物的情景,"清滩"让人联想到江水的清澈和涓涓。

“好是趁筒时,秋声正清越。”最后两句表达了一种对当前时光的珍惜和对四季更迭中秋天美妙声音的赞美。"趁筒时"可能指的是捕鱼的最佳时机,而"秋声正清越"则抓住了秋夜特有的宁静和清晰,"好是"表达了一种满足与喜悦之情。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一种超脱世俗、享受孤独美好的生活态度。

收录诗词(427)

皮日休(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字逸少,生于公元834至839年间,卒于公元902年以后。曾居住在鹿门山,自号鹿门子,又号间气布衣、醉吟先生。晚唐文学家、散文家,与陆龟蒙齐名,世称"皮陆"。今湖北天门人(《北梦琐言》),汉族。在唐时历任苏州军事判官(《吴越备史》)、著作佐郎、太常博士、毗陵副使。后参加黄巢起义,或言“陷巢贼中”(《唐才子传》),任翰林学士,起义失败后不知所踪。诗文兼有奇朴二态,且多为同情民间疾苦之作。《新唐书·艺文志》录有《集》、《皮子》、《皮氏鹿门家钞》多部

  • 字:袭美
  • 生卒年:867

相关古诗词

奉和鲁望渔具十五咏(其九)鸣桹

尽日平湖上,鸣桹仍动桨。

丁丁入波心,澄澈和清响。

鹭听独寂寞,鱼惊昧来往。

尽水无所逃,川中有钩党。

形式: 古风 押[养]韵

奉和鲁望渔具十五咏(其十二)种鱼

移土湖岸边,一半和鱼子。

池中得春雨,点点活如蚁。

一月便翠鳞,终年必赪尾。

借问两绶人,谁知种鱼利。

形式: 古风

奉和鲁望渔具十五咏(其十三)药鱼

吾无竭泽心,何用药鱼药。

见说放溪上,点点波光恶。

食时竞夷犹,死者争纷泊。

何必重伤鱼,毒泾犹可作。

形式: 古风 押[药]韵

奉和鲁望渔具十五咏(其八)射鱼

注矢寂不动,澄潭晴转烘。

下窥见鱼乐,恍若翔在空。

惊羽决凝碧,伤鳞浮殷红。

堪将指杯术,授与太湖公。

形式: 古风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