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衲送至江干自嘲

油江渡,二十年中五番去。

餐云醉石几经春,毕竟驱上长安路。

油江上,柳如云,江若有知应移文。

隔溪老衲笑且话,塞耳喧呼如不闻。

形式: 乐府曲辞

鉴赏

这首诗由明代诗人袁宏道所作,名为《诸衲送至江干自嘲》。诗中描绘了诗人多次往返于油江渡口的情景,表达了对仕途的无奈与自嘲之情。

首句“油江渡,二十年中五番去”,点明了地点和时间跨度,二十年间诗人往返油江渡口五次,暗示了他频繁的行旅生活和可能的仕途奔波。接着,“餐云醉石几经春”一句,以夸张的手法描绘了诗人在旅途中的生活状态——餐风饮露,与自然为伴,似乎在享受一种超脱世俗的生活方式。然而,“毕竟驱上长安路”一句转折,揭示了诗人最终还是被现实所迫,不得不踏上前往长安(古代政治中心)的官场之路,体现了他对仕途的无奈与妥协。

接下来,“油江上,柳如云,江若有知应移文”几句,通过生动的意象描绘了油江渡口的景象,柳树如云般繁茂,仿佛在诉说着什么。这里不仅展现了自然之美,也暗含了诗人对过往岁月的回忆和对未来的期待。最后一句“隔溪老衲笑且话,塞耳喧呼如不闻”则以僧人之口,表达了一种超然物外的态度,仿佛在提醒诗人,世间的喧嚣与烦恼,不应成为心灵的负担。僧人的笑声与话语,或许是对诗人的一种慰藉,鼓励他保持内心的宁静与平和。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巧妙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对人生道路的思考与感悟,既有对自然美景的向往,也有对官场生活的无奈,更蕴含着对内心平静的追求。

收录诗词(1666)

袁宏道(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字无学,又号六休。汉族。宏道在文学上反对“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风气,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性灵说。与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并有才名,合称“公安三袁”

  • 字:中郎
  • 号:石公
  • 籍贯:荆州公安(今属湖北公安)
  • 生卒年:1568~1610

相关古诗词

戏作三星行送曹子野归楚时予亦将归里

石公先生,汝生以郑为宅,以水为度。

眠龙痴蛟鞭其尾而不飞,唯有蛰龙闻雷而起。

仰天潝潝如有诉,所乐者瘦壤清泉,所吟者溪风月露。

有窍无心何所郁以鸣,不过感时触机如风行于空而万窍自怒。

隐流缁客,目为山中之韶頀。

识者又以为偏枯冷,淡似于陵仲子之清,轩辕弥明之句。

石公抚几而笑曰:曹君汝岂敦煌之索,平原之辂。

长安冠带隘巷陌而相求,胡为乎逐西风而远去。

君既脂车,余亦戒路。

望江上之青峰,指湘皋之红树。

汉沔相踞,一衣带水,俟君于油口之渡。

左公城外绿刺天,便是巨擘高吟处。

形式: 乐府曲辞

过中山见诸名迹题清风店壁

中山酒可饮,塔可登。辋川翠竹风棱棱。

东坡瘦墨如健鹰。唐封古迹石崚嶒。

刺史爱民慈且能。高看青山夜抱冰。

形式: 乐府曲辞 押[蒸]韵

石公解嘲诗

信美此土兮,乐而忘死。彼国之人兮,爱贤好士。

彼国之王所与游者何人兮,华胥之君臣,西方之父子。

彼国无劫数等量兮,不知者以为自酉而开,至卯而止。

于是醉君闻石公名,乃召以为客卿。

形式: 乐府曲辞

潼关题壁

官道上,尘昏昏。邮舍中,气煴煴。夹道如火益膏薪。

枯鱼失水噞其唇。华山君,岂不闻。濡笔雨,和墨云。

十丈莲焦玉女嗔。乘风自振潇湘裙。

夜半浇我洗头盆。

形式: 乐府曲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