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幸长安故城未央宫应制

汉王未息战,萧相乃营宫。

壮丽一朝尽,威灵千载空。

皇明怅前迹,置酒宴群公。

寒轻綵仗外,春发幔城中。

乐思回斜日,歌词继大风。

今朝天子贵,不假叔孙通。

登高省时物,怀古发宸聪。

钟连长乐处,台识未央中。

形式: 排律 押[东]韵

翻译

汉王尚未停战事,萧何却已忙筑宫。
宫殿豪华瞬间消,威严灵气千年空。
明君感叹前人行,设宴群臣共酒盅。
寒气轻绕旌旗外,春意盎然宫帷中。
音乐回旋夕阳里,歌辞续写大风雄。
如今天子尊贵显,无需叔孙通礼制。
登高览观时节物,怀古引发帝王思。
钟声连绵至长乐,高台认得未央宫。

注释

汉王:指汉高祖刘邦。
萧相:即萧何,汉初丞相。
营宫:建造宫殿。
壮丽:形容宫殿的宏伟华丽。
威灵:指帝王的威严和神灵般的地位。
皇明:指圣明的皇帝。
怅:感慨,惋惜。
群公:众多的朝廷重臣。
寒轻:轻微的寒意。
綵仗:装饰华美的仪仗。
春发:春天的气息开始显现。
乐思:音乐所引发的思绪。
斜日:夕阳。
大风:这里比喻宏大的歌曲,可能指《大风歌》。
天子贵:天子地位尊贵。
叔孙通:西汉初期的儒生,曾为刘邦制定朝仪。
省时物:观察时节之物以体察时序变迁。
怀古:追忆古代。
宸聪:帝王的智慧。
钟连:钟声相连,形容钟声悠远。
长乐:长乐宫,汉代宫殿名。
台识:能识别出,这里指从高台可以辨认。
未央:未央宫,汉代主要宫殿之一。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在未央宫举行的宴会,通过对过往历史的回顾与现实生活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对于时光变迁和帝王兴衰的感慨。诗中“汉王未息战,萧相乃营宫”两句,简洁明快地勾勒出未央宫的历史背景,汉王刘邦在平定天下后修建了这座宏伟的宫殿,以显示其权力和成就。

接着,“壮丽一朝尽,威灵千载空”表达了对过往繁华盛世的无奈与感慨。尽管当年汉王刘邦营造未央宫时气势宏大,但如今只剩下空洞的遗迹和历史的回响。

“皇明怅前迹,置酒宴群公”则转向现实,诗人在这座古老宫殿中举行宴会,与众宾客共饮,似乎是在追忆那些已经逝去的辉煌岁月。宴席上,寒风轻拂,春意萌发,环境与心境形成鲜明对比。

“乐思回斜日,歌词继大风”中的“乐思”指的是宴会上的欢乐气氛,而“斜日”则意味着时间的流逝。诗人在这里表达了即便是在盛大的宴席中,也难以挡住时光飞逝的感慨。

随后,“今朝天子贵,不假叔孙通”则是对当前皇帝权势的肯定,暗示着现任君主无需借助历史上的英雄人物来巩固自己的地位。

最后两句“登高省时物,怀古发宸聪”和“钟连长乐处,台识未央中”,诗人在登上高处回望古今变化,感慨万千,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于历史的理解与感悟。未央宫作为历史的见证,承载着无数故事,而诗人的心中,则有着更深远的思考。

这首诗通过对历史与现实的交织,展现了诗人深邃的历史意识和个人情感,既有对过往辉煌的追忆,也有对当前盛世的肯定,同时也蕴含着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沉思。

收录诗词(205)

宋之问(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名少连,汉族,初唐时期的诗人,与沈佺期并称“沈宋”。唐高宗上元二年(675),进士及第,当时掌握实权的是武则天,富有才学的深得赏识,被召入文学馆,不久出授洛州参军,永隆元年(681),与杨炯一起进入崇文馆任学士。与陈子昂、卢藏用、司马承祯、王适、毕构、李白、孟浩然、王维、贺知章称为仙宗十友

  • 字:延清
  • 籍贯:汾州(今山西汾阳市)
  • 生卒年:约656 — 约712

相关古诗词

奉和幸韦嗣立山庄侍宴应制

枢掖调梅暇,林园艺槿初。

入朝荣剑履,退食偶琴书。

地隐东岩室,天回北斗车。

旌门临䆗窱,辇道属扶疏。

云罕明丹壑,霜笳彻紫虚。

水疑投石处,溪似钓璜馀。

帝泽颁卮酒,人欢颂里闾。

一承黄竹咏,长奉白茅居。

形式: 排律 押[鱼]韵

奉和幸神皋亭应制

清跸喧黄道,乘舆降紫宸。

霜戈凝晓日,云管发阳春。

台古全疑汉,林馀半识秦。

宴酣诗布泽,节改令行仁。

昔恃山河险,今依道德淳。

多惭献嘉颂,空累属车尘。

形式: 排律 押[真]韵

奉和荐福寺应制

梵筵光圣邸,游豫览宏规。

不改灵光殿,因开功德池。

莲生新步叶,桂长昔攀枝。

涌塔庭中见,飞楼海上移。

闻韶三月幸,观象七星危。

欲识龙归处,朝朝云气随。

形式: 排律 押[支]韵

奉和晦日幸昆明池应制

春豫灵池会,沧波帐殿开。

舟淩石鲸度,槎拂斗牛回。

节晦蓂全落,春迟柳暗催。

象溟看浴景,烧劫辨沈灰。

镐饮周文乐,汾歌汉武才。

不愁明月尽,自有夜珠来。

形式: 排律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