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荐福寺应制

梵筵光圣邸,游豫览宏规。

不改灵光殿,因开功德池。

莲生新步叶,桂长昔攀枝。

涌塔庭中见,飞楼海上移。

闻韶三月幸,观象七星危。

欲识龙归处,朝朝云气随。

形式: 排律 押[支]韵

翻译

佛寺光辉照耀着神圣的殿堂,闲游中观赏着宏伟的布局。
灵光殿依然如故未曾改变,因此开辟了积德行善的池塘。
莲花在新生的步道边叶叶相连,桂花在曾被攀折的枝头继续生长。
喷涌的佛塔在庭院中可见,飞楼似在海面移动,壮观非常。
皇帝三月里来此享受韶乐之幸,观测星象时七星高挂,令人感到惊险。
若想知晓神龙归去的地方,看那朝朝暮暮跟随的云气便知端详。

注释

梵筵:佛寺中的庆典或供奉场所。
光圣邸:光辉照耀神圣的居所。
游豫:闲游、安逸地游玩。
宏规:宏伟的规划或布局。
不改:没有变化。
灵光殿:可能指具有神秘或神圣光芒的殿堂,这里特指某座著名的殿堂。
因开:因而开设。
功德池:象征积德行善的池塘,可能实际存在或为比喻。
莲生:莲花生长。
新步叶:新长出的步道边的叶子,可能指莲花叶沿步道生长。
桂长:桂花树生长。
昔攀枝:过去被攀爬过的树枝。
涌塔:喷涌而出的佛塔,形容其壮观或有泉水涌出。
庭中见:在庭院中可以看到。
飞楼:高耸如飞的楼阁,此处形容其仿佛在海上移动,极言其高或景象奇幻。
闻韶:聆听韶乐,古代的一种雅乐,这里指享受高雅的音乐。
三月幸:指皇帝三月里来此地的恩幸之事。
观象:观测天文现象。
七星危:七星高挂,可能暗示某种天文异象或危险的预兆。
欲识:想要知道。
龙归处:神龙返回的地方,象征神秘或崇高的所在。
朝朝云气随:每天早晚都有云气相随,形容神秘而祥和的氛围。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番仙境般的景象,通过对佛教寺庙的描述展现了古人对于净土与精神寄托的向往。"梵筵光圣邸"一句,以“梵”字代表佛教文化,将寺庙比作神圣的地方;"游豫览宏规"则表明诗人在这座宏伟建筑前感受到了超凡脱俗之美。

"不改灵光殿, 因开功德池"两句,表达了对这一精神场所的尊崇和维护,以及对积累功德的追求。灵光殿未经改变,显示出对传统与信仰的坚守;而功德池的开辟,则象征着善行与美德的积累。

"莲生新步叶,桂长昔攀枝"中,莲花常被喻为清净之物,新生的莲叶象征着纯洁与新生;而桂树则是长寿和高贵的象征,这里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传达了诗人对于美好事物的赞美。

"涌塔庭中见,飞楼海上移"一段,通过对寺庙建筑群落的动态描述,展现了一个超凡脱俗、与世隔绝的境界。塔影出现在庭院之中,而飞楼似乎漂浮在海面上,这种描写增添了一份神秘与梦幻。

"闻韶三月幸,观象七星危"两句,或许暗示着诗人对于时节和天象的关注,以及对自然规律的敬畏。三月之幸可能是指春季的到来,而七星(北斗七星)之危则可能是在描述特定的天文现象。

最后,"欲识龙归处,朝朝云气随"表达了诗人对于仙境所在的探索与向往。龙在中国文化中常代表着神秘而强大的力量,"龙归处"或许是指向一个超自然的存在之地;而每天跟随的云气,则象征着诗人对此仙境的不断追寻。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佛教寺庙及其周遭景观的描绘,展现了古代文人对于精神寄托与净土美学的追求。

收录诗词(205)

宋之问(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名少连,汉族,初唐时期的诗人,与沈佺期并称“沈宋”。唐高宗上元二年(675),进士及第,当时掌握实权的是武则天,富有才学的深得赏识,被召入文学馆,不久出授洛州参军,永隆元年(681),与杨炯一起进入崇文馆任学士。与陈子昂、卢藏用、司马承祯、王适、毕构、李白、孟浩然、王维、贺知章称为仙宗十友

  • 字:延清
  • 籍贯:汾州(今山西汾阳市)
  • 生卒年:约656 — 约712

相关古诗词

奉和晦日幸昆明池应制

春豫灵池会,沧波帐殿开。

舟淩石鲸度,槎拂斗牛回。

节晦蓂全落,春迟柳暗催。

象溟看浴景,烧劫辨沈灰。

镐饮周文乐,汾歌汉武才。

不愁明月尽,自有夜珠来。

形式: 排律 押[灰]韵

始安秋日

桂林风景异,秋似洛阳春。

晚霁江天好,分明愁杀人。卷云山??,碎石水磷磷。

世业事黄老,妙年孤隐沦。

归欤卧沧海,何物贵吾身。

形式: 排律 押[真]韵

春日郑协律山亭陪宴饯郑卿同用楼字

潘园枕郊郭,爱客坐相求。

尊酒东城外,骖騑南陌头。

池平分洛水,林缺见嵩丘。

暗竹侵山径,垂杨拂妓楼。

彩云歌处断,迟日舞前留。

此地何年别,兰芳空自幽。

形式: 排律 押[尤]韵

洞庭湖

地尽天水合,朝及洞庭湖。

初日当中涌,莫辨东西隅。

晶耀目何在,滢荧心欲无。

灵光晏海若,游气耿天吴。

张乐轩皇至,征苗夏禹徂。

楚臣悲落叶,尧女泣苍梧。

野积九江润,山通五岳图。

风恬鱼自跃,云夕雁相呼。

独此临泛漾,浩将人代殊。

永言洗氛浊,卒岁为清娱。

要使功成退,徒劳越大夫。

形式: 排律 押[虞]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