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中古愁三首(其一)

凉风西海来,直渡洞庭水。

翛翛木叶下,白浪连天起。

蘅兰委皓雪,百草一时死。

摧残负志人,感叹何穷已。

形式: 古风 押[纸]韵

翻译

凉爽的秋风从西海吹来,直接横渡过洞庭湖的水面。
落叶飘零,白浪滔天翻滚而起。
香草和兰花被洁白的雪花覆盖,百草瞬间凋零。
这打击了怀抱壮志的人,感叹之情无尽无休。

注释

凉风:秋风。
西海:遥远的西方海域。
洞庭水:指洞庭湖。
翛翛:形容落叶飘落的样子。
木叶:落叶。
白浪:白色的波浪。
连天起:漫天翻滚。
蘅兰:香草和兰花。
皓雪:洁白的雪。
百草:各种植物。
一时死:同时枯萎。
摧残:打击,摧毁。
负志人:怀抱壮志的人。
感叹:感慨。
何穷已:无穷无尽。

鉴赏

这是一首描绘秋天景色的诗,通过凉风、洞庭水的描述,营造出一种萧瑟肃杀的氛围。"翛翛木叶下"中"翛翛"形容树叶纷飞之状,表现了秋风过后树叶脱落的情景。"白浪连天起"则是对波涛壮阔景象的描绘,通过水面的动态表达了自然界的力量和诗人内心的激荡。

"蘅兰委皓雪"中"蘅兰"指的是草本植物,而"委"字意味着覆盖,这里借助蘅兰被皑如雪花般的白色物体覆盖,可能是指初冬的霜雪,增添了一份萧瑟感。紧接着"百草一时死"则点明了季节更替中生命力度消亡的情形。

最后两句"摧残负志人,感叹何穷已"表达了诗人面对自然界的无常和个人的命运多舛时所产生的无奈与悲伤。这里的"摧残"指的是被摧毁、摧败的状态,而"负志"则是怀抱着某种理想或决心的人,"感叹何穷已"则是在感慨时间流逝和个人的境遇已经达到何等贫穷凄凉的地步。

整首诗通过对秋景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对于生命易逝、自然界无常以及个人理想与现实间差距所产生的情感,展现了一种深沉而复杂的情怀。

收录诗词(256)

李群玉(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澧县仙眠洲有古迹“水竹居”,旧志记为“读书处”。极有诗才,他“居住沅湘,崇师屈宋”,诗写得十分好。《湖南通志·传》称其诗“诗笔妍丽,才力遒健”。关于他的生平,据《全唐诗·小传》载,早年杜牧游澧时,劝他参加科举考试,并作诗《送赴举》,.但他“一上而止”。后来,宰相裴休视察湖南,郑重邀请再作诗词。他“徒步负琴,远至辇下”,进京向皇帝奉献自己的诗歌“三百篇”。唐宣宗“遍览”其诗,称赞“所进诗歌,异常高雅”,并赐以“锦彩器物”,“授弘文馆校书郎”。三年后辞官回归故里,死后追赐进士及第

  • 字:文山
  • 籍贯:唐代澧州
  • 生卒年:808~862

相关古诗词

湖中古愁三首(其二)

昔我睹云梦,穷秋经汨罗。

灵均竟不返,怨气成微波。

奠桂开古祠,朦胧入幽萝。

落日潇湘上,凄凉吟九歌。

形式: 古风 押[歌]韵

湖中古愁三首(其三)

南云哭重华,水死悲二女。

天边九点黛,白骨迷处所。

朦胧波上瑟,清夜降北渚。

万古一双魂,飘飘在烟雨。

形式: 古风 押[语]韵

湖寺清明夜遣怀

柳暗花香愁不眠,独凭危槛思凄然。

野云将雨渡微月,沙鸟带声飞远天。

久向饥寒抛弟妹,每因时节忆团圆。

饧餐冷酒明年在,未定萍蓬何处边。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湘中别成威阇黎

至哉彼上人,冰霜凛规则。

游心杳何境,宴坐入冥默。

解空与密行,名腊信崇德。

吐论驾秋涛,龙宫发胸臆。

群迷行大夜,浩浩一昏黑。

赤水千丈深,玄珠几人得。

持杯挹溟涨,至理安可测。

宁假喻芭蕉,真成嗅薝卜。

松声扫白月,霁夜来静域。

清梵罢法筵,天香满衣襋。

何方济了岸,秪仗慈航力。

愿与十八贤,同栖翠莲国。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