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阳台.苏小小像,为如冠久观察题

笑颊红欹,娟眉黛远,天然画里真真。

艳迹依稀,难忘油碧车尘。

东风蝴蝶怜芳草,尚思量、往日罗裙。

断桥边,楚楚垂杨,可是前身。

旧游每忆西泠路,访埋香小冢,一奠清尊。

我辈情多,悠悠隔世伤神。

落花满地沧桑泪,料蘼芜、也化愁根。

待何时,劫尽春回,重与招魂。

形式: 词牌: 高阳台

鉴赏

这首《高阳台·苏小小像》是清代词人黄燮清的作品,通过对苏小小画像的描绘和对她的回忆,表达了词人对这位古代名妓的深深怀念以及对时光流转、世事沧桑的感慨。词中的“笑颊红欹,娟眉黛远”形象地刻画了苏小小的美丽容颜,而“艳迹依稀,难忘油碧车尘”则暗示了她昔日的繁华与风流。词人借东风蝴蝶和断桥垂杨,寄托对往昔的追忆,认为苏小小可能化身其中。

“旧游每忆西泠路,访埋香小冢,一奠清尊”表达了词人对苏小小遗迹的探访和凭吊,以及对逝去情感的深深哀悼。“悠悠隔世伤神”更是直接抒发了跨越时空的情感共鸣。接下来,“落花满地沧桑泪,料蘼芜、也化愁根”以落花象征世事变迁,将愁绪比作蘼芜化根,寓意愁苦之深。

最后,“待何时,劫尽春回,重与招魂”表达了词人期待春回大地时,能再次唤起苏小小的精神,寄托了他对亡者的深深思念和对美好过去的向往。整首词情感深沉,语言优美,展现了词人对中国古代女性命运的同情与感慨。

收录诗词(236)

黄燮清(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剧作家。原名宪清。浙江海盐武原镇人。道光十五年(1835)举人,后屡试不第,晚年始得宜都县令,调任松滋,未几卒。少工词曲,中年以后始致力于诗文。其诗多抒写个人不平遭遇及人民的生活疾苦,咏史吊古之作深沉豪放,颇具特色。有《倚晴楼诗集》及《倚睛楼七种曲》传世

  • 字:韵甫
  • 号:韵珊
  • 籍贯:又号吟香诗舫主
  • 生卒年:1805~1864

相关古诗词

声声慢.题姜晓泉埙听秋仕女图

露滴松钗,烟苏石发,深深庭院良宵。

有约吟秋,婵娟大小双乔。

妆楼乍过新雁,语西风、罗带凉飘。

虚籁警,正蛩帘梦坠,麝炷心焦。

还问声来何处,恁无情偏感,似醉难销。

人自工愁,非关梧叶芭蕉。

冰丝夜长慢理,借商音、闲谱离骚。

幽思远,望青天、银汉影高。

形式: 词牌: 声声慢

减兰(其一)

画楼西畔。一径苔痕都立断。悄隔红窗。

却教鹦哥骂玉郎。桃根姊妹。几点眉山烟外翠。

瑟瑟宫花。掩映秋蝉两翅纱。

形式: 词牌: 减字木兰花

减兰(其二)

晚妆才了。粉气如烟空处绕。携手斜阳。

鬓后风味渐渐香。偷移宝屧。便不逢人心已怯。

小语多时。只有花阴宿鸟知。

形式: 词牌: 减字木兰花

减兰(其三)

木樨花发。记向花边寻宿约。挨近罗衣。

替掠烟鬟未整丝。黄昏归路。辨不分明烟外树。

澹月疏帘。一丈桐阴绿到檐。

形式: 词牌: 减字木兰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