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声慢.题姜晓泉埙听秋仕女图

露滴松钗,烟苏石发,深深庭院良宵。

有约吟秋,婵娟大小双乔。

妆楼乍过新雁,语西风、罗带凉飘。

虚籁警,正蛩帘梦坠,麝炷心焦。

还问声来何处,恁无情偏感,似醉难销。

人自工愁,非关梧叶芭蕉。

冰丝夜长慢理,借商音、闲谱离骚。

幽思远,望青天、银汉影高。

形式: 词牌: 声声慢

鉴赏

这首词以“声声慢”为词牌,描绘了一幅秋夜图景,通过对自然景象和人物情感的细腻描绘,展现出姜晓泉的《秋仕女图》中的意境。开篇“露滴松钗,烟苏石发,深深庭院良宵”,以露珠滴落、松钗轻颤和石头发散的烟雾,营造出静谧而深沉的秋夜氛围。接下来,“有约吟秋,婵娟大小双乔”,通过女子们在月下吟诗,暗示了画中仕女的雅致与才情。

“妆楼乍过新雁,语西风、罗带凉飘”,通过新雁的叫声和女子衣带的微凉,传递出季节更替和时光流转的感觉。“虚籁警,正蛩帘梦坠,麝炷心焦”,进一步渲染了夜晚的寂静,秋虫的鸣叫惊扰了梦境,香炉中的麝香燃烧,烘托出人物内心的焦虑。

下片转而抒发人物的情感,“还问声来何处,恁无情偏感,似醉难销”,仕女对声音的追寻,表现出她们对远方的思念和难以排解的愁绪。“人自工愁,非关梧叶芭蕉”,强调愁绪并非由外物引起,而是源自内心深处。“冰丝夜长慢理,借商音、闲谱离骚”,借琴弦上的商调,寄托对远方的思念,以音乐抒发离愁。“幽思远,望青天、银汉影高”,最后以仕女仰望星空,寄托无尽的相思之情,画面深远而感人。

整体来看,黄燮清的这首词以婉约的笔触,将秋夜的景色与人物的内心世界巧妙融合,展现了姜晓泉《秋仕女图》的韵味。

收录诗词(236)

黄燮清(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剧作家。原名宪清。浙江海盐武原镇人。道光十五年(1835)举人,后屡试不第,晚年始得宜都县令,调任松滋,未几卒。少工词曲,中年以后始致力于诗文。其诗多抒写个人不平遭遇及人民的生活疾苦,咏史吊古之作深沉豪放,颇具特色。有《倚晴楼诗集》及《倚睛楼七种曲》传世

  • 字:韵甫
  • 号:韵珊
  • 籍贯:又号吟香诗舫主
  • 生卒年:1805~1864

相关古诗词

减兰(其一)

画楼西畔。一径苔痕都立断。悄隔红窗。

却教鹦哥骂玉郎。桃根姊妹。几点眉山烟外翠。

瑟瑟宫花。掩映秋蝉两翅纱。

形式: 词牌: 减字木兰花

减兰(其二)

晚妆才了。粉气如烟空处绕。携手斜阳。

鬓后风味渐渐香。偷移宝屧。便不逢人心已怯。

小语多时。只有花阴宿鸟知。

形式: 词牌: 减字木兰花

减兰(其三)

木樨花发。记向花边寻宿约。挨近罗衣。

替掠烟鬟未整丝。黄昏归路。辨不分明烟外树。

澹月疏帘。一丈桐阴绿到檐。

形式: 词牌: 减字木兰花

减兰(其四)

扁舟西去。两地情怀无说处。各自生愁。

各自昏昏过一秋。寒灯谁共。枕上定须寻好梦。

梦若寻来。夜半楼扉为我开。

形式: 词牌: 减字木兰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