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九日明白庵主寂灭之日用欲得现前莫存顺逆为韵作八偈(其一)

道心固有恒,至刚定无欲。

得饱即酣卧,称心良易足。

清歌一瓢风,笑唾千钟禄。

谁能作九原,我欲掖埋玉。

形式: 偈颂

鉴赏

这首诗由宋代僧人释德洪所作,名为《二十九日明白庵主寂灭之日用欲得现前莫存顺逆为韵作八偈(其一)》。诗中蕴含了深刻的禅理与对生死的超然态度。

首句“道心固有恒,至刚定无欲”点明了诗人对于道心的理解,认为道心本就坚定不移,不为外物所动,内心纯净无欲。接着,“得饱即酣卧,称心良易足”表达了对生活简朴、知足常乐的态度,认为满足于简单的生活,无需过多的物质追求。

“清歌一瓢风,笑唾千钟禄”则进一步阐述了诗人对财富与名利的看法,认为真正的快乐和满足并非来源于物质的丰富,而是内心的平静与自由。最后,“谁能作九原,我欲掖埋玉”表达了对死亡的淡然态度,希望在死后能与先人同眠,体现了诗人对生命轮回、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深刻理解。

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深刻地探讨了人生、道心、生死等哲学问题,展现了诗人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境界。

收录诗词(1809)

释德洪(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年十四,父母双亡,依三峰靘禅师为童子。试经於东京天王寺,冒惠洪名得度为僧。四年后南归,依真净禅师於庐山归宗寺,随真净迁洪州石门。二十九岁始,游方东吴、衡山、金陵等地,住金陵清凉寺。冒名剃度事发,入狱一年,勒令返俗。后至东京,入丞相张商英、枢密郭天信门下,再得度,赐名宝觉圆明禅师。徽宗政和元年(1111),张、郭贬黜,亦受牵连,发配朱崖军(今海南三亚)。三年,得释。四年,返筠州,馆於荷塘寺。后又被诬以张怀素党系南昌狱百馀日,遇赦,归湘上南台。高宗建炎二年卒,年五十八

  • 生卒年:1089

相关古诗词

二十九日明白庵主寂灭之日用欲得现前莫存顺逆为韵作八偈(其二)

然灯有法传,释迦当即得。

但闻记别音,乃知无所获。

精真妙平等,明告恐疑惑。

永怀常不轻,好心遭捶掷。

形式: 偈颂

二十九日明白庵主寂灭之日用欲得现前莫存顺逆为韵作八偈(其三)

心驰即摄来,寂然住正念。

譬如分身集,全身方出现。

生佛识精聚,灭佛游魂变。

分坐宝塔中,贰法君试辨。

形式: 偈颂

二十九日明白庵主寂灭之日用欲得现前莫存顺逆为韵作八偈(其四)

道非止精进,此意曾密传。

宴坐历十劫,佛法不现前。

一乘论知见,三兽分圣贤。

君看娑竭女,初不学安禅。

形式: 偈颂 押[先]韵

二十九日明白庵主寂灭之日用欲得现前莫存顺逆为韵作八偈(其五)

汝心有罅隙,甘受梦幻缚。

我念无异相,魔外分遮莫。

初缘五欲囚,乃得入禅乐。

自喜如弄猢,旁观胆先落。

形式: 偈颂 押[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