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清代诗人张笃庆所作的《明季咏史十三首》中的第十二首,通过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描绘,反映了对明朝末年政治腐败、国力衰微的深刻反思。
首句“坐使神州竟陆沉”,开篇即以强烈的语气表达了对明朝灭亡的痛惜之情,暗示了国家的最终沦陷并非偶然,而是内部问题积累的结果。“秋江百丈莫言深”则运用象征手法,将国家的危机比作深不可测的秋江,形象地描绘出形势的严峻与复杂。
“南迁不少黄潜善,留守空为宗汝霖”两句,通过对比南迁与留守的决策,揭示了朝廷内部的矛盾与无能。黄潜善与宗汝霖均为明朝末年的官员,前者因贪腐被贬谪南迁,后者则坚守岗位却无力挽回局势。诗人借此表达了对腐败官员的批判以及对忠诚守土者的同情。
“下濑将军窥故国,太行忠义感雄心”进一步描绘了外敌入侵的情景,下濑将军象征着外来势力的威胁,而“太行忠义”则代表了对忠诚与正义的颂扬。这两句不仅展现了历史的残酷,也蕴含了对忠诚与勇敢精神的赞美。
最后一句“望仙阁里千回醉,只是难忘《玉树》音”以望仙阁为背景,通过“千回醉”描绘了人们在困境中寻求逃避的状态,而“《玉树》音”则可能指代某种美好的回忆或理想,表达了即使在艰难时刻,人们对美好事物的怀念与追求。整首诗在悲壮与哀愁中,蕴含着对历史教训的深刻思考和对人性光辉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