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十八首(其二)

欲寄华笺与小蘋,空留莺语到黄昏。

几时飞向苎萝村。

绣被寒添浑似水,篆炉香烬不成云。

每思前事一销魂。

形式: 词牌: 浣溪沙

鉴赏

这首《浣溪沙十八首(其二)》由清代诗人项鸿祚所作,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意象运用,展现了诗人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之情。

首句“欲寄华笺与小蘋”,诗人想要给远方的朋友小蘋写信,表达自己的情感,但实际并未付诸行动,仅停留在想象之中。这一句以“欲”字开头,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渴望与无奈,为整首词定下了情感基调。

“空留莺语到黄昏”,诗人将自己对友人的思念寄托于黄莺的啼鸣中,直到黄昏时分,黄莺的歌声仍未消散。这里以自然界的景象来映射诗人内心的情感,黄莺的啼鸣仿佛是诗人情感的回响,增加了情感的深度和层次。

“几时飞向苎萝村”,诗人想象着有一天能够飞向朋友所在的苎萝村,与她重逢。这一句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表达了诗人对相聚的渴望和对自由飞翔的向往。

接下来的两句,“绣被寒添浑似水,篆炉香烬不成云”,通过比喻和对比,进一步深化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失落感。绣被在寒冷中显得更加冰冷,如同流动的水,而篆炉中的香烟熄灭后,再也无法形成云朵般的形状,象征着诗人情感的消散和无法捕捉的遗憾。这两句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出诗人内心的凄凉与无助。

最后,“每思前事一销魂”,诗人每回忆起过去的美好时光,心中便感到无比的哀伤。这一句直接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美好记忆的怀念以及对现实与理想的落差所产生的痛苦情绪。

整首词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情感的层层递进,展现了诗人对远方友人的深切思念以及对美好时光的追忆,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哀愁。

收录诗词(221)

项鸿祚(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原名继章,后改名廷纪,道光十二年(1832)举人,两应进士试不第,穷愁而卒,年仅三十八岁。家世业盐筴,巨富,至君渐落。鸿祚一生,大似纳兰性德。他与龚自珍同时为“西湖双杰”。其词多表现抑郁、感伤之情,著有《忆云词甲乙丙丁稿》4卷,《补遗》1卷,有光绪癸巳钱塘榆园丛刻本

  • 字:莲生
  • 籍贯:钱塘(今浙江杭州)
  • 生卒年:1798~1835

相关古诗词

浣溪沙十八首(其三)

曾向西池采玉游,可人天气近中秋。

半年前事到心头。

今夜梦魂何处去,一重帘幕一重愁。

重重遮断旧妆楼。

形式: 词牌: 浣溪沙

浣溪沙十八首(其四)

浅帻凉尊事已非,西风催换薜萝衣。

小山堂下旧人稀。

秋水满塘随鹭宿,斜阳一树待鸦归。

再来惟有梦依依。

形式: 词牌: 浣溪沙

浣溪沙十八首(其五)

袅袅风前玉一枝,销魂人爱比肩时。

素清花压鬓云垂。

午枕生凉便楚簟,夜灯敲雨试滇棋。

些儿闲事又眠迟。

形式: 词牌: 浣溪沙

浣溪沙十八首(其六)

镜槛书床共绿阴,蕙炉烟袅昼愔愔。

萧闲不受一尘侵。

玉雪青瓯挑茗眼,乌丝小字习琴心。

更携纨扇索新吟。

形式: 词牌: 浣溪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