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台送客有怀

赵佗西拜已登坛,马援南征土宇宽。

越国旧无唐印绶,蛮乡今有汉衣冠。

江云带日秋偏热,海雨随风夏亦寒。

岭北归人莫回首,蓼花枫叶万重滩。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翻译

赵佗向西已登上祭坛行礼,马援南征拓展了国土的广袤。
古越国从前没有唐朝的官印,如今边远地区也有了汉人的服饰。
江面上的云彩带着阳光,秋天却异常炎热;海边的雨随着风,夏天也感到寒冷。
从岭南回去的人啊,别再回头张望,那满是蓼花和枫叶的万重滩头令人感伤。

注释

赵佗:汉朝时期南越国的第一位国王。
西拜:向西进行祭祀或行礼,此指即位。
马援:东汉名将,曾多次领兵南征。
土宇宽:国土领域得到扩大。
越国:古代南方国家,这里泛指南方地区。
唐印绶:唐朝的官印,代指中央政权的管辖。
蛮乡:古代对偏远未开化地区的称呼,这里指岭南等地。
汉衣冠:汉族的服饰,象征文化的传播。
江云:江面上的云彩。
带日:伴随着太阳,指云彩在阳光照耀下。
秋偏热:秋季异常温暖。
海雨:海边的雨。
随风:随着风势。
夏亦寒:夏天也感觉寒冷。
岭北:岭南以北,通常指中原地区。
归人:返回家乡的人。
莫回首:不要回头看,寓意勿念过往。
蓼花:一种水边生长的草本植物,多用于形容秋景。
枫叶:枫树的叶子,也是秋日的象征。
万重滩:形容众多的河滩,此处比喻路途遥远且景色凄凉。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场别离的场景,诗人在朝台上送别友人。开篇两句“赵佗西拜已登坛,马援南征土宇宽”通过历史人物的举动,勾勒出一幅壮阔的画面,其中包含了对英雄事迹的赞美与怀念。

接下来的“越国旧无唐印绶,蛮乡今有汉衣冠”则展示了诗人对于文化交流和民族融合的深刻认识。这里的“越国”、“蛮乡”指的是南方边疆地区,而“唐印绶”、“汉衣冠”象征着中原文明,这两句表达了边疆与内地文化逐渐交融的历史进程。

第三、四句“江云带日秋偏热,海雨随风夏亦寒”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传递出一种超脱时空的意境。这里的“江云”、“海雨”不仅是对自然现象的描述,更隐含着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

末尾两句“岭北归人莫回首,蓼花枫叶万重滩”,则是一种送别的叮咛。诗人告诫离去之人不要回头,只是因为景色迷人,容易留恋,但同时也隐含着对远行者的深深牵挂和不舍。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与自然的描绘,以及对文化融合与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情怀和卓越的艺术造诣。

收录诗词(513)

许浑(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诗人。晚唐最具影响力的诗人之一,其一生不作古诗,专攻律体;题材以怀古、田园诗为佳,艺术则以偶对整密、诗律纯熟为特色。唯诗中多描写水、雨之景,后人拟之与诗圣杜甫齐名,并以“千首湿,杜甫一生愁”评价之。成年后移家京口(今江苏镇江)丁卯涧,以丁卯名其诗集,后人因称“许丁卯”。许诗误入杜牧集者甚多。代表作有《咸阳城东楼》

  • 字:用晦(一作仲晦)
  • 籍贯:润州丹阳(今江苏丹阳)
  • 生卒年:约791~约858

相关古诗词

游果昼二僧院

何必老林泉,冥心便是禅。

讲时开院去,斋后下帘眠。

镜朗灯分焰,香销印绝烟。

真乘不可到,云尽月明天。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游钱塘青山李隐居西斋

小隐西亭为客开,翠萝深处遍苍苔。

林间扫石安棋局,岩下分泉递酒杯。

兰叶露光秋月上,芦花风起夜潮来。

云山绕屋犹嫌浅,欲棹渔舟近钓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游维山新兴寺宿石屏村谢叟家

晚过石屏村,村长日渐曛。

僧归下岭见,人语隔溪闻。

谷响寒耕雪,山明夜烧云。

家家扣铜鼓,欲赛鲁将军。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文]韵

湖州韦长史山居

一官唯买昼公堂,但得身闲日自长。

琴曲少声重勘谱,药丸多忌更寻方。

溪浮箬叶添醅绿,泉绕松根助茗香。

明日鳜鱼何处钓,门前春水似沧浪。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