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乐堂诗

有嘉斯堂,实谁致乐。在番之阳,周氏所作。

作堂渠渠,种树祈祈。百世所基,晨昏之宜。

宜尔子孙,奉盘献莼。曰冠曰笄,曰嫁曰㛰。

㛰嫁既尔,母则安止。大夫委蛇,服章纚纚。

纚纚服章,日登斯堂。实谁致乐,乐亦洋洋。

形式: 四言诗

鉴赏

这首元代诗人杜本的《致乐堂诗》,描绘了一座名为“嘉斯堂”的建筑及其背后蕴含的深厚情感与文化意义。诗中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这座堂宇的建造初衷与功能,以及它对家族成员生活的重要影响。

首先,“有嘉斯堂,实谁致乐”,开篇点明了“嘉斯堂”作为欢乐之所的特质,引人遐想其内部的和谐氛围。接着,“在番之阳,周氏所作”,交代了堂宇的位置与建造者,暗示了其家族背景与传承价值。

“作堂渠渠,种树祈祈”,描述了堂宇的建设过程,以及周围环境的营造,体现了建造者的用心与对自然的尊重。“百世所基,晨昏之宜”,强调了“嘉斯堂”作为家族根基的重要性,以及其在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地位。

“宜尔子孙,奉盘献莼”,表达了对后辈的期望与祝福,希望他们能在此堂宇中得到成长与教诲,如同享用美味的莼菜宴席一般,充满喜悦与满足。“曰冠曰笄,曰嫁曰㛰”,通过传统礼仪的描述,展现了家族成员从少年到成年的转变,以及对婚姻大事的重视。

“㛰嫁既尔,母则安止”,反映了家庭中母亲的角色与责任,她们在女儿出嫁后,依然能在家中找到安宁与归属感。“大夫委蛇,服章纚纚”,描绘了家族中男性成员的风度与服饰,体现了社会地位与家族荣誉。

“纚纚服章,日登斯堂”,进一步强调了“嘉斯堂”作为家族象征与聚会场所的功能,每日都有家族成员在此聚集,共享欢乐与亲情。“实谁致乐,乐亦洋洋”,最后以反问与感叹句收尾,表达了对“嘉斯堂”带来欢乐与和谐氛围的高度赞美。

整体而言,这首《致乐堂诗》不仅是一首赞美家族和谐与欢乐的颂歌,也深刻揭示了中国传统家族观念与礼仪习俗的内涵,展现了元代文人对于家族情感与社会秩序的深刻理解与美好向往。

收录诗词(27)

杜本(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博学,善属文。隐居武夷山中。文宗即位,闻其名,以币征之,不赴。顺帝时以隐士荐,召为翰林待制,奉议大夫,兼国史院编修官,称疾固辞。为人湛静寡欲,尤笃于义。天文、地理、律历、度数、无不通究,尤工于篆隶。有《四经表义》、《清江碧嶂集》等

  • 字:伯原
  • 号:清碧
  • 籍贯:元清江
  • 生卒年:1276—1350

相关古诗词

慈溪簿白桂子芳去思碑诗

猗与簿君,学优而仕。顾我慈溪,发迹之始。

必疏其源,必蹈其轨。有纬有经,遂底千里。

惟此慈溪,纯孝之乡。君子戾止,井井纪纲。

既耕而食,既织而裳。我夫我妇,孰使田桑。

曰雨则雨,曰旸则旸。匪忒匪僣,一秉故常。

天朝需材,行则大用。毋狭一隅,四海斯共。

宁不怀思,惧咈群众。勒彼康庄,以著舆颂。

形式: 四言诗

郑氏义门诗

稽古圣神,明德修身。首念九族,一身之分。

族不易睦,睦之以亲。族不徒叙,叙之必惇。

惇惇亲亲,民变俗淳。比屋可封,孰焉美名。

盖闻其风,降自华勋。昔之所亲,今为涂人。

昔之所惇,今反少恩。后圣继作,建极叙伦。

汨没之中,善端或明。义夫节妇,孝子顺孙。

有一于此,朝上夕旌。矧自祖父,至于后昆。

缌功以降,娣姒异姻。内外执役,千指孔群。

同牢共食,爰及犬豚。堂奥之内,惇睦风存。

节义孝顺,百行具闻。义孰大焉,宜书其门。

余长浦阳,邑有郑君。华其五世,八世复新。

蠲徭之命,自天申之。郑君曰噫,曷以称之。

聚骸有土,聚谷有囷。将广此义,恤荒惠贫。

敢曰自佚,以病乡邻。吾忍安之,惟义是遵。

余谓郑氏,尧舜之民。世世弗替,用徵斯文。

形式: 四言诗

县令尹侯亨夫德政碑诗

赫赫圣皇,思愈民瘼。岂无多士,承宣祇若。

于惟尹侯,洵美且都。荐膺膴仕,名实胥符。

蕞尔小邑,民贫土瘠。侯之戾止,秉心无斁。

抚我疮痏,闵我耕桑。衣之食之,弦诵琅琅。

瞻言百里,河水瀰瀰。乃决乃防,乃正疆理。

有弊斯革,有利斯存。民用实繁,载笑载言。

既奠我居,又宽我力。伊谁之功,惟侯之德。

侯云遄归,我思何极。何其有极,徵诸石刻。

形式: 四言诗

题赵荣禄水村图

青山横陈,流水如玉。萧瑟寒芦,扶疏云木。

匪耕匪渔,熙然自足。眷兹幽尚,翳谁之屋。

有隐君子,好古耽书。扁舟何人,载酒来与。

岂无知者,爰作是图。辋川之胜,千载与俱。

形式: 四言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