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天岩

但见九州大,安知岩壑深。

不有登高兴,安知天地心。

少壮背人去,瞥如鸟投林。

竦身伺日影,一息皆精神。

回光射丛薄,细路披碎金。

暂与涤烦冤,遗此一寸阴。

百转出寒雾,隐隐浮城闉。

晴雨失气候,万态含酸辛。

惜此物力阜,郁塞无冬春。

岳岳姚江叟,教养开芜榛。

欲民通生计,先使变土音。

豁蒙即治理,闭关皆弱民。

我来理冤愤,百屈不一伸。

高天照冥昧,后起无哲人。

生平悲悯怀,望远情倍亲。

况兹值岁暮,归心如转轮。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通天岩》由清末近现代初的诗人俞明震所作,通过其独特的视角和深邃的情感,展现了对自然、社会以及个人命运的深刻思考。

首句“但见九州大,安知岩壑深”,以广阔的九州大地为背景,引出对深藏于地下的岩壑的探索,隐喻了对未知世界的好奇与探索精神。接着,“不有登高兴,安知天地心”进一步强调了亲身经历的重要性,只有亲自攀登,才能理解天地的奥秘,暗含着对人生体验的重视。

“少壮背人去,瞥如鸟投林”描绘了时间的流逝,如同年轻的生命迅速离散,形象生动地表达了岁月无情、青春易逝的主题。“竦身伺日影,一息皆精神”则展示了诗人对生命意义的追求,即使在短暂的一息之间也要保持精神的专注与活力。

“回光射丛薄,细路披碎金”运用比喻手法,将光芒比作细路上的碎金,象征着在艰难困苦中仍能发现希望与价值。接下来的“暂与涤烦冤,遗此一寸阴”表达了诗人希望通过暂时的解脱来获得内心的平静与安宁。

“百转出寒雾,隐隐浮城闉”描绘了在寒冷雾气中的城市轮廓,暗示了社会环境的复杂与挑战。而“晴雨失气候,万态含酸辛”则反映了社会变迁中人们生活的艰辛与不易。

“惜此物力阜,郁塞无冬春”表达了对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的担忧,指出过度开发导致的生态破坏问题。最后,“岳岳姚江叟,教养开芜榛”赞扬了像姚江老人这样的教育者,他们致力于开垦荒芜之地,培养人才,推动社会进步。

“欲民通生计,先使变土音”强调了教育与文化的重要性,认为要让民众过上更好的生活,首先需要改变他们的语言和思维模式。而“豁蒙即治理,闭关皆弱民”则指出了开放与交流对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闭塞会导致民众的衰弱。

“我来理冤愤,百屈不一伸”表达了诗人面对社会不公时的愤怒与决心,他决心为受害者发声,寻求正义。然而,“高天照冥昧,后起无哲人”揭示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即使有高远的理想,却缺乏能够实现这些理想的智者。

“生平悲悯怀,望远情倍亲”体现了诗人对人类苦难的深切同情,以及对未来的期待与憧憬。最后,“况兹值岁暮,归心如转轮”以岁末为背景,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回归内心平静的渴望。

整首诗情感丰富,寓意深远,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社会和个人命运的深刻洞察,也蕴含了对理想与现实、个人与社会关系的思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收录诗词(254)

俞明震(清末近现代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郁孤台寓斋

檐角一铃呼鸟还,残宵归梦转清閒。

风声到枕思乡树,月色愁人有乱山。

一念可教沧海变,百年真到鬓毛斑。

因循聊作鸿荒想,身在千岩万壑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长夜吟

空江夜坐云崔嵬,合沓群山如马来。

眼前瞬息恣万变,胡为墨守相争猜。

新民有术不能道,沧桑一剧悲者笑。

鬼神毕竟误苍生,迷信何曾有宗教。

达官解事但形模,宪法不启愚民愚。

百年积弱有天意,朝三枉自尤群狙。

滩头水寒千丈落,颓波散尽趋大壑。

洗涤山川有雨声,莫诉烦冤向寥廓。

盘空大地如车轮,日光所被物态新。

若使地轴不自转,谁是茫茫长夜人。

繁霜夜陨乌啼苦,荒江此境成终古。

错怨东方不肯明,那识西天日方午。

形式: 古风

泊吉水三曲滩

暮天群动息,惘惘惜孤清。

岸柳愁中老,樯灯雨外明。

悲来已陈迹,何处著平生。

惟有星星发,催人心暗惊。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偕刘月农登八境台示同游诸子

衙居绝朋欢,乘兴策游骑。

步上八境台,恍如脱拘系。

郁郁瞰孤城,脉脉延秋霁。

生年去飘忽,忧患天所寄。

弥望结层阴,人烟堕冥昧。

帆静如有待,鸟惊若相忌。

暝色赴依微,冈峦互睥睨。

万感入迟暮,宦游非我意。

坐对好江山,宁为百年计。

此邦多达人,所悲在民气。

吾子忧患身,抗心赴沉挚。

至人通群情,毋忧负俗累。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