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家

数家茅屋枕鱼矶,岁岁生涯在渺瀰。

鸡犬怪人奔竹径,儿孙逢客倚柴篱。

壁悬蓑笠残烟雨,门对溪山阅盛衰。

一曲新歌一船月,夜深来往碧涟漪。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翻译

几家简陋的房屋坐落在鱼矶旁,年复一年的生活在水波中漂泊不定。
鸡犬惊动了隐居的人们沿着竹林小径奔跑,孩子们和孙子们遇见陌生人时倚靠在柴篱边。
墙壁上挂着蓑衣斗笠,残留着风雨的痕迹,门前的溪山见证了世事的兴衰变迁。
夜晚,一曲新歌伴随着一船月色,人们在宁静的碧波中来来往往。

注释

茅屋:简陋的房屋。
鱼矶:靠近水边的石头。
生涯:生活。
渺瀰:水波荡漾,形容水面宽广。
鸡犬:乡村常见的家禽和狗。
怪人:指少见的或奇特的人。
竹径:竹林中的小路。
残烟雨:风雨过后留下的痕迹。
溪山:小溪和山峦。
盛衰:兴盛与衰落。
新歌:刚创作的歌曲。
一船月:月光映照在船上。
碧涟漪:清澈的水面泛起的波纹。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景象,诗人通过对渔家生活的细腻描写,展现了对平凡生活的赞美和向往。

"数家茅屋枕鱼矶,岁岁生涯在渺瀰。" 这两句设定了诗歌的背景,是一片依水而建的渔家住宅,这些茅屋紧靠着水中的岩石,岁月流转,生命就在这宁静的环境中缓缓延伸。

"鸡犬怪人奔竹径,儿孙逢客倚柴篱。" 描述了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画面,家禽牲畜在竹林小道上奔跑,孩子们在遇到过路的行人时,会倚靠在围栏旁好奇地打量。

"壁悬蓑笠残烟雨,门对溪山阅盛衰。" 这两句描绘了渔家中的景象,茅草编织成的屋顶上挂着蓑笠,残留着细雨的痕迹;门前是连绵不断的溪流和山峦,这些自然景观见证了时光的变迁。

"一曲新歌一船月,夜深来往碧涟漪。" 最后两句则描写了夜晚的情景,一首新创作的歌谣在静谧的夜色中回荡,而远处有一艘小船在明亮的月光下轻盈地划过,水面上的涟漪映照着碧绿色的波光。

整首诗通过对渔家生活的生动描绘,传达了诗人对于自然和平静生活的深切向往。

收录诗词(13)

李含章(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僧家

不愁白日斜,唯只是僧家。

远径接芳草,閒庭掩落花。

木栏栖翡翠,盆水种蒹葭。

到此常留意,深窗自煮茶。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麻]韵

题庐山上化成寺

楼台高耸入中天,压破寒山数亩烟。

永日松栏幽鸟语,半空岩石老僧禅。

窗临樛木排深涧,檐拂长萝下翠颠。

野客每来何所得,一声秋磬似相便。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题武陵护戎林亭

修篁簇径出林椒,可与游人避俗嚣。

曲槛隔花安笔砚,小窗延月伴箪瓢。

红藤引蔓移山豆,绿叶分葩植水蕉。

到此每怜清气别,可堪寒夜雨潇潇。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萧]韵

石盆寺

巨石何年琢,为盆势莫裁。

圆疑通泽国,深可并天台。

法水长时满,青莲向日开。

无人知此喻,寂寞首空回。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