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藏楼杂诗(其二十五)

寄禅本才士,为僧名转盛。

见嘲壬秋翁,岛瘦心所病。

今年学寒郊,风味颇峭硬。

虽云六十化,未免近饾饤。

山人当自寿,雄据天童胜。

以诗作佛事,四海必响应。

聊为童子戏,直入散僧圣。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是清朝末年至近代初的郑孝胥所作,题为《海藏楼杂诗(其二十五)》。诗人以寄禅和尚为题材,赞扬他的才情出众,虽然出家为僧,但名声反而更盛。然而,有人嘲笑他像壬秋翁和岛瘦,这让他内心有所触动。今年他学习寒郊的风格,诗风显得峻峭而硬朗,尽管已年届六十,但诗艺仍有雕琢之感。诗人鼓励寄禅保持个性,以其才华在天童寺占据显赫地位,用诗歌作为佛法传播的工具,相信会得到四方的共鸣。最后,他以戏谑的口吻说,这就像童子的游戏,直接进入散僧的圣境。

诗中体现了诗人对寄禅诗才的认可,同时也寓含了对僧人艺术追求的赞赏与期待,以及对个人风格的独特见解。

收录诗词(1461)

郑孝胥(清末近现代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海藏楼杂诗(其二十八)

孔子语闻道,乃曰夕死可。

闻道知几人,死者盖已夥。

读之每失笑,求道计殊左。

道自有生死,安之实在我。

畏死而乐生,死遂为子祸。

吾今伏孔子,敢死气磊砢。

彼云魂有灵,亦未脱缰锁。

形式: 古风 押[哿]韵

海藏楼杂诗(其三十二)

守国知以兵,何如守以民。

无民孰与国,恃官终难存。

吾民弱至此,久散不能群。

救亡事虽急,翻欲治本原。

扬汤以止沸,岂如去其薪。

满蒙苟相合,不下千万人。

部落得渐强,地利谁能分?

交通实上策,速决胡逡巡?

锡公持此谋,程公为我言。

我许为一行,暂为诸侯宾。

悲歌极慷慨,老去弥苦辛。

形式: 古风

海藏楼杂诗(其三十三)

万物役于人,见用乃为贵。

是岂万物情,诬之因自遂。

试看鹤乘轩,孰与翔天外?

惟人有殊性,徇意终不悔。

少游与文渊,两已适相背。

平生吝轻掷,老去若可弃。

每思犯至难,头璧誓俱碎。

惜哉时无人,谁解赏雄概?

楼头意万里,缩手久不快。

倚阑更小留,安閒故常态。

形式: 古风

海藏楼杂诗(其三十四)

东北劫愈急,问策乃及我。

楼前招片月,仗剑向辽左。

强邻久阻兵,跨海置遮逻。

吾民被迫逐,待毙但僵坐。

其锋诚难争,善守抑犹可。

杜回有时颠,食报在魏颗。

姑求振民气,申儆首媮惰。

死灰傥复燃,行见陆浑火。

人言柔胜刚,精铁绵与裹。

试探囊底智,筹一不须夥。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