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竹院过僧话,山门扫地迎。
英雄犹有迹,般若太无情。
玉蕊春阴密,琅玕晚暑清。
半生来往屡,也合送人行。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居僧人的生活场景,通过对自然环境的细腻描写和对内心世界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于佛法与世间英雄事迹的独特看法。
“竹院过僧话”一句,设定了一个宁静的场所——竹林环绕的寺院,僧人在此交谈着禅机或是日常琐事。紧接着,“山门扫地迎”则显示出这位隐居者对于来访者的礼遇之心。
“英雄犹有迹”这一句透露出诗人对过往英雄事迹的怀念,但随即转向“般若太无情”,表达了佛家“般若”智慧超越世间情感的理念,暗示着诗人对于尘世功名利禄持有超然物外的态度。
“玉蕊春阴密,琅玕晚暑清”两句,是对自然景象的生动描绘。“玉蕊”指的是美丽的花朵,这里可能是指寺院中的某种植物,其在春日里的繁盛与清晨的露珠相得益彰。而“琅玕晚暑清”则形容傍晚时分,天气变得凉爽,琅玕可能是指一种能发出清脆声音的物体,如溪流或风铃。
最后,“半生来往屡, 也合送人行”,诗人表达了对过客的惯例之举——尽管自己选择了一种与世隔绝的生活,但仍然保持着对外界的关怀和接纳,这里的“半生”可能意味着诗人对于自己一生中大部分时间都在寺院中的自我认知。
总体而言,此诗通过对僧人的日常描写,展现了佛教修行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和谐共存,同时也触及到了诗人内心世界对于世间功名与佛法智慧的深刻反思。
宋末文坛领袖,辛派词人的重要代表,词风豪迈慷慨。晚年致力于辞赋创作,提出了许多革新理论。
南宋诗人、词人、诗论家。在江湖诗人中年寿最长,官位最高,成就也最大。
先朝筑此要防边,不遣胡儿见战船。
遮断难传河朔檄,修来大费水衡钱。
书生空抱闻鸡志,故老能言饮马年。
惭愧戍兵身手健,箔楼各占一间眠。
暮年量减怯杯深,客饷村醪且浅斟。
衰惰仅存已残锦,清贫安得未挥金。
朱弦有味馀三叹,丹扆无阶献六箴。
留取平生一筇竹,约公遍访大丛林。
宿昔银鞍狨覆鞯,今骑秧马垦荒田。
学神仙者丹多坏,立事功人传少全。
谁管灵均初度日,都忘弥勒下生年。
新皇早晚开宣室,定有英才对席前。
叔季滔滔未见刚,每闻健论意差强。
向来曾劾灯笼锦,老去聊凝画戟香。
世运横流安所止,圣朝未舍岂容藏。
几回欲上铃斋谒,衰病无因可去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