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赵中丞自司金郎转官参山南令狐仆射幕府

绿树满褒斜,西南蜀路赊。

驿门临白草,县道入黄花。

相府开油幕,门生逐绛纱。

行看布政后,还从入京华。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麻]韵

翻译

绿树覆盖着褒斜道,西南蜀地道路漫长。
驿站门口长满了白草,县道两旁是黄色的菊花。
相府的大门打开,油幕映照,门生们穿着红衣跟随。
期待不久后能见到布政使,然后返回繁华的京城。

注释

绿树:茂盛的树木。
褒斜:古代道路名,从陕西褒城至斜谷。
西南蜀路:西南的蜀地道路。
赊:遥远,漫长。
驿门:古代传递公文或信件的驿站。
白草:白色的草,可能指秋季的枯草。
县道:县级道路。
黄花:黄色的菊花。
相府:古代高级官员的官邸。
油幕:用油布制成的帷幕,代指相府大门。
门生:古代称呼投靠名士的弟子。
绛纱:红色的纱,这里指门生的服饰。
布政:古代官职,负责地方行政和财政。
京华:京都的繁华景象。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官员在秋天离别家乡,前往新任所在地的情景。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表达了对离别之情和对未来职责的期待。

"绿树满褒斜,西南蜀路赊"中的“绿树”与“蜀路”,既映射出秋季的景色,也暗示了诗人即将踏上的长途旅程。"褒斜"一词用来形容树木浓密而有层次之感,给人以深邃的感觉。

"驿门临白草,县道入黄花"则描绘了一路上呈现出的秋色。"驿门"是古代邮传系统中的一个驿站,诗人在这里停留,目睹着“白草”和“黄花”,这些自然景物成为离别时的见证。

"相府开油幕,门生逐绛纱"中的“相府”指的是官府,而“油幕”则是古代用于遮阳或保暖的一种装置。诗人在这里提到“门生”,也就是说他与这些新任之地的人开始建立联系,“逐绛纱”表达了一种循序渐进的意味,暗示着对未来职责的适应与准备。

"行看布政后,還從入京华"则是诗人在执行完毕一系列官务之后,心怀期待地返回京城。在这里,“布政”指的是实施或管理政策,而“京华”则代表了中央政权和文化的中心,表达了诗人对重返政治与文化中心的渴望。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对自然景物的精美刻画,展现了一位官员在秋天离别家乡、前往新任所在地的心境变化,以及对未来职责的期待与准备。

收录诗词(810)

刘禹锡(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 字:梦得
  • 籍贯: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
  • 生卒年:772-842

相关古诗词

送唐舍人出镇闽中

暂辞鸳鹭出蓬瀛,忽拥貔貅镇粤城。

闽岭夏云迎皂盖,建溪秋树映红旌。

山川远地由来好,富贵当年别有情。

了却人间婚嫁事,复归朝右作公卿。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送曹璩归越中旧隐诗

行尽潇湘万里馀,少逢知己忆吾庐。

数间茅屋閒临水,一盏秋灯夜读书。

地远何当随计吏,策成终自诣公车。

剡中若问连州事,唯有千山画不如。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送深法师游南岳

师在白云乡,名登善法堂。

十方传句偈,八部会坛场。

飞锡无定所,宝书留旧房。

唯应衔果雁,相送至衡阳。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送景玄师东归

东林寺里一沙弥,心爱当时才子诗。

山下偶随流水出,秋来却赴白云期。

滩头蹑屐挑沙菜,路上停舟读古碑。

想到旧房抛锡杖,小松应有过檐枝。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