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师在白云乡,名登善法堂。
十方传句偈,八部会坛场。
飞锡无定所,宝书留旧房。
唯应衔果雁,相送至衡阳。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送深法师游南岳》,从内容来看,诗中描述了对一位佛教高僧的送别。全诗语言质朴自然,充满着对佛法的崇敬和对深法师的不舍。
"师在白云乡,名登善法堂" 表示深法师在一个被称为“白云乡”的地方,有一座著名的善法堂。这两句开篇,就已然设定了一种清净、神圣的氛围。
"十方传句偈,八部会坛场" 描述了佛教中经典的流传和各种仪式的举行,展现出深法师在佛教界的地位及其影响力。
"飞锡无定所,宝书留旧房" 这两句则描绘了一种超脱尘世的生活状态,“飞锡”可能指的是僧人云游四海,没有固定的住所;“宝书留旧房”则表明深法师虽身处漂泊,但心中仍存有对佛法经典的珍视。
最后两句"唯应衔果雁,相送至衡阳" 表达了诗人对深法师的不舍,以及亲自送别至衡阳的情景。“衔果”是古代一种送行的礼节,表达了朋友间的情谊。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环境和佛教文化的描写,展现了一种超然物外、心向佛法的心境。同时,也反映出了诗人与深法师之间的情谊以及对其精神追求的赞赏。
不详
汉族,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东林寺里一沙弥,心爱当时才子诗。
山下偶随流水出,秋来却赴白云期。
滩头蹑屐挑沙菜,路上停舟读古碑。
想到旧房抛锡杖,小松应有过檐枝。
相门才子称华簪,持节东行捧德音。
身带霜威辞凤阙,口传天语到鸡林。
烟开鳌背千寻碧,日浴鲸波万顷金。
想见扶桑受恩处,一时西拜尽倾心。
宝书翻译学初成,振锡如飞白足轻。
彭泽因家凡几世,灵山预会是前生。
传灯已悟无为理,濡露犹怀罔极情。
从此多逢大居士,何人不愿解珠璎。
昨日东林看讲时,都人象马蹋琉璃。
雪山童子应前世,金粟如来是本师。
一锡言归九城路,三衣曾拂万年枝。
休公久别如相问,楚客逢秋心更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