欸乃辞

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揭揭兮寒菼,濊濊兮轻罛。

有鹈兮在梁,鸿何为兮离网。

白蘋深兮骋望,水之清兮濯缨。

翁不语兮嗔偏醒,欸乃一声兮天水渌。

形式:

翻译

天帝的女儿降临在北边的洲渚,她的眼神忧郁,使我心愁。
秋风吹过,树叶纷纷落下,洞庭湖上波光粼粼,草木凋零。
寒露打湿了稀疏的荻草,轻轻的渔网在水中漂浮。
一只鹈鹕停在鱼梁上,大雁为何离开了渔网。
白蘋花深处我纵目远望,清澈的水面洗净了我的帽带。
老翁沉默不语,却突然清醒,一声唉乃,天地间水色一片碧绿。

注释

帝子:指天帝的女儿。
愁予:使我心愁。
袅袅:形容秋风微弱而连绵。
洞庭波:洞庭湖上的波纹。
揭揭:形容水草摇曳。
寒菼:秋天的荻草。
濊濊:形容水声。
轻罛:轻巧的渔网。
鸿:大雁。
离网:离开渔网。
骋望:纵目远望。
濯缨:清洗帽带。
翁:老翁。
嗔偏醒:突然清醒。
欸乃:渔歌。
天水渌:水色碧绿如洗。

鉴赏

这首宋词《欸乃辞》是高似孙所作,描绘了一幅秋日洞庭湖边的景象。开篇以神话传说中的帝子降临北渚起兴,营造出神秘而忧郁的氛围。"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通过秋风摇动落叶和湖面波纹,展现了季节的转换与自然的变迁。

接下来,诗人运用"揭揭"和"濊濊"两个叠词,形象地描绘了寒菼(初生的荻草)随风摇曳和轻舟捕鱼的情景。"有鹈兮在梁,鸿何为兮离网",寓意着困境中的生命挣扎,表达了对自由的向往。

"白蘋深兮骋望,水之清兮濯缨",诗人借白蘋丛中眺望和清澈湖水洗涤象征心灵的意象,寄托了超脱尘世的追求。最后,"翁不语兮嗔偏醒,欸乃一声兮天水渌",以老翁的沉默和渔歌的响起,传达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意境,暗示了生活的哲理和对自然和谐的向往。

整体来看,《欸乃辞》语言优美,情景交融,富有画面感,体现了宋词的婉约与深沉。

收录诗词(188)

高似孙(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鄞县(今浙江宁波)人(清康熙《鄞县志》卷一○),一说馀姚(今属浙江)人(清光绪《馀姚县志》卷二四)。孝宗淳熙十一年(一一八四)进士,调会稽县主簿,历任校书郎,出知徽州,迁守处州。宁宗庆元六年(一二○○)通判徽州,嘉定十七年(一二二四)为著作佐郎。理宗宝庆元年(一二二五)知处州。晚家于越,为嵊令史安之作《剡录》。有《疏寮小集》、《剡录》、《子略》、《蟹略》、《骚略》、《纬略》等。事见《南宋馆阁续录》卷八、《宋史翼》卷二九

  • 字:续古
  • 号:疏寮
  • 生卒年:1158—1231

相关古诗词

清晓升琼台顶石崖有仙人脚迹

乱石排天倚岚壁,苔痕不犯松乔迹。

上通群帝集台斗,下凿十洲通碣石。

树呼清风杂今古,山遗宿润从开辟。

丹翁曾同玉女醉,樵者亦见仙人弈。

云飞磴道晴掩冉,露湿衣裳香滴沥。

洞中灵君来不来,鹤归冲落桃花碧。

形式: 古风

铜雀砚歌

曹公夜宴凌云台,一言契阔含馀哀。

分香老伎各云雨,歌舞不尽埋蒿莱。

漠漠颓基邺山下,万里烟尘无一瓦。

井干樽酒自平生,乌鹊飞南播遗雅。

老农垦雨开荒寒,一砾千金苔未乾。

世人好奇不好近,直比周簋仍商盘。

老璞浑浑殊质鲁,得水犹能发妍妩。

更与人间作瑰古,月明夜盗西陵土。

形式: 古风

骑鸾引赠句曲山吴道士

夜骑白鸾出琳阙,三万仙官锵佩玦。

云雷帖妥过刚风,左推日九右扶月。

一息瑶池翠水家,阿母迎谒龙驱车。

青娥弹丝玉妃酒,坼尽蟠桃红玉花。

九天丈人来问道,太极之前天不老。

丹霞一气玉枢宫,宝笈绳金容探讨。

井君沐浴波五色,洞房光芒上奔日。

天上传呼六丁直,星斗离离碍鸾翼。

形式: 古风

黄居中潇湘图歌

天晴而雨断兮,作苍梧九疑之高。

秋风行而川怒兮,泄潇湘洞庭之奔流。

树不知名兮山抱复岭,沙不计程兮水趋它洲。

波作止兮蛟舞蛟蛰,云晦明兮猿呼猿愁。

原不可作兮兰亦尘土,贾傅归汉兮鵩其何尤。

谁呼鱼兮北澨有酒,谁鼓枻兮南津有舟。

怀斯人兮杳霭千里,目怅望兮吾其归休。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