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城初陷与薛员外王补阙暝投南山佛寺

日昃石门里,松声山寺寒。

香云空静影,定水无惊湍。

洗足解尘缨,忽觉天形宽。

清钟扬虚谷,微月深重峦。

噫我朝露世,翻浮与波澜。

行运遘忧患,何缘亲盘桓。

庶将镜中象,尽作无生观。

形式: 古风 押[寒]韵

翻译

太阳偏西在石门里,松涛声中寺庙清寒。
香烟缭绕空静影,定水不惊起波澜。
洗净双脚脱尘俗,忽然觉得天地宽广。
清脆钟声回荡山谷,微月隐没在重重山峦。
哎,我在短暂人生如晨露,漂浮在世间波涛间。
命运多舛遇困厄,何时能亲近自然的宁静。
或许能从镜中映像,看破一切无常之观。

注释

日昃:太阳偏西。
石门:山门。
松声:松树的声音。
香云:香烟。
定水:平静的水面。
惊湍:激起的急流。
尘缨:尘世的束缚。
天形:天地之广阔。
清钟:清脆的钟声。
虚谷:空旷的山谷。
重峦:层层叠叠的山峦。
朝露世:短暂的人生。
波澜:世间的动荡。
行运:命运。
遘:遭遇。
忧患:困苦。
亲盘桓:亲近自然。
镜中象:镜中的映像。
无生观:无生之境,超脱生死观。

鉴赏

诗人以精妙的笔触,描绘了一幅静谧幽深的山寺图景。"日昃石门里,松声山寺寒"两句,设定了一个时间和空间的背景——夕阳西下,光线透过石门的缝隙,照射在山中的寺庙,伴随的是松树的沙沙声响,以及山寺特有的清冷气氛。这里不仅描绘了外在景象,也暗示了一种超脱尘世的宁静与孤独。

接下来的"香云空静影,定水无惊湍",则进一步渲染了这种宁静。香云可能是指寺庙中所焚香的氤氲,或是山中的云雾,它们在空气中飘散,形成了一幅静谧的画面。而"定水无惊湍",则是对寺旁溪流的描写,这里的水不仅清澈,更是平缓而没有波涛,让人感到一种心灵上的安宁。

"洗足解尘缨,忽觉天形宽"表达了诗人在这宁静环境中获得心灵上的解脱。洗去脚上尘土,象征着摆脱尘世的烦恼和束缚,内心的扩张与释然,让诗人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轻松与自在。

"清钟扬虚谷,微月深重峦"这两句,则是对寺庙中晚间的景象描写。清脆的钟声在山谷中回荡,与天空中稀薄的月光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

最后几句"噫我朝露世,翻浮与波澜。行运遘忧患,何缘亲盘桓。庶将镜中象,尽作无生观",诗人表达了对生命无常和世事变迁的感慨,以及面对这些变化时的心态调整。诗人似乎在诉说自己对于朝不保夕的人生状态感到困惑与忧虑,同时也在寻求一种超脱世俗烦恼的心灵寄托,即通过内心的修为,达到一种"无生观",超越生死之争。

综上所述,这首诗是一幅山中禅意图,也是诗人内心世界的一次深刻展现。

收录诗词(435)

钱起(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唐代诗人。早年数次赴试落第,唐天宝十年(751年)进士,大书法家怀素和尚之叔。初为秘书省校书郎、蓝田县尉,后任司勋员外郎、考功郎中、翰林学士等。曾任考功郎中,故世称“钱考功”。代宗大历中为翰林学士。他是大历十才子之一,也是其中杰出者,被誉为“大历十才子之冠”。又与郎士元齐名,称“钱郎”,当时称为“前有沈宋,后有钱郎。”

  • 字:仲文
  • 籍贯:吴兴(今浙江湖州市)
  • 生卒年:722?—780年

相关古诗词

东陵药堂寄张道士

木落苍山空,当轩秋水色。

清旦振衣坐,永吟意何极。

愿言金丹寿,一假鸾凤翼。

日夕开真经,言忘心更默。

玄都有仙子,采药早相识。

烟霞难再期,焚香空叹息。

形式: 古风 押[职]韵

冬夜题旅馆

退飞忆林薮,乐业羡黎庶。

四海尽穷途,一枝无宿处。

严冬北风急,中夜哀鸿去。

孤烛思何深,寒窗坐难曙。

劳歌待明发,惆怅盈百虑。

形式: 古风 押[御]韵

叹毕少府以持法无隐见系

用法本禁邪,尽心翻自极。

毕公在囹圄,世事何糺纆。

翠凤呈其瑞,虞罗寄铩翼。

囚中千念时,窗外百花色。

落景闭圜扉,春虫网丛棘。

古人不念文,纷泪莫沾臆。

形式: 古风 押[职]韵

失题

胡风迎马首,汉月学蛾眉。

久戍人将老,长征马不肥。

形式: 五言绝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