叹毕少府以持法无隐见系

用法本禁邪,尽心翻自极。

毕公在囹圄,世事何糺纆。

翠凤呈其瑞,虞罗寄铩翼。

囚中千念时,窗外百花色。

落景闭圜扉,春虫网丛棘。

古人不念文,纷泪莫沾臆。

形式: 古风 押[职]韵

翻译

原本应禁止邪恶之事,全心投入却触及极限。
毕公身陷囹圄,世间纷扰如乱麻。
绿色凤凰展示吉祥,虞舜之网却困住了翅膀。
囚禁之中思绪万千,窗外绽放着百花色彩。
夕阳收拢了园门,春虫在荆棘丛中织网。
古人不忧虑文饰,悲伤的泪水无需沾湿心胸。

注释

禁邪:禁止邪恶的行为。
毕公:古代贤人。
囹圄:监狱。
糺纆:比喻纷乱复杂的情况。
翠凤:绿色的凤凰,象征吉祥。
虞罗:虞舜时期设置的捕鸟网,此处比喻困境。
百花色:春天的各种花卉色彩。
落景:落日余晖。
圜扉:圆形的门,指监狱。
春虫:春天的昆虫。
丛棘:荆棘丛。
古人:古代贤明的人。
纷泪:悲伤的泪水。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钱起的作品,名为《叹毕少府以持法无隐见系》。从内容上看,诗中的“毕公”应指毕卓,毕卓因事被囚,此诗表达了诗人对他的同情和不满于世事的感慨。

诗中“用法本禁邪,尽心翻自极。”表明毕卓在执行法律时坚持原则,不做任何妥协。然而,即使如此,他仍然遭受牢狱之灾。这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不公和法律的严苛。

“翠凤呈其瑞,虞罗寄铩翼。”这里借用祥瑞之物,比喻诗人对毕卓的好意和支持,希望他能像凤凰一样脱离苦难,而“虞罗”则象征着困境。

“囚中千念时,窗外百花色。”表现了毕卓在囚牢中的心情与窗外自然界的鲜明对比。囚室内外形成了强烈的心理和视觉对照,生动地描绘了诗人对于朋友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

“落景闭圜扉,春虫网丛棘。”则是进一步描写囚牢中的环境,通过“落景”、“春虫”的细节,渲染出一种萧瑟孤寂的氛围。

最后,“古人不念文,纷泪莫沾臆。”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去圣贤之事的无尽感慨,以及对现实中的不公正义的哀叹。这里“古人”、“不念文”可能是指那些不被后世记住的忠良之士,而“纷泪莫沾臆”则表达了诗人的悲伤和无奈。

整首诗通过对比手法,描绘了囚牢内外两个世界,以及诗人对于朋友遭遇的同情和不满。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于忠良之士被世人遗忘的哀叹。

收录诗词(435)

钱起(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唐代诗人。早年数次赴试落第,唐天宝十年(751年)进士,大书法家怀素和尚之叔。初为秘书省校书郎、蓝田县尉,后任司勋员外郎、考功郎中、翰林学士等。曾任考功郎中,故世称“钱考功”。代宗大历中为翰林学士。他是大历十才子之一,也是其中杰出者,被誉为“大历十才子之冠”。又与郎士元齐名,称“钱郎”,当时称为“前有沈宋,后有钱郎。”

  • 字:仲文
  • 籍贯:吴兴(今浙江湖州市)
  • 生卒年:722?—780年

相关古诗词

失题

胡风迎马首,汉月学蛾眉。

久戍人将老,长征马不肥。

形式: 五言绝句

归义寺题震上人壁

入谷逢雨花,香绿引幽步。

招提饶泉石,万转同一趣。

向背森碧峰,浅深罗古树。

尧皇未登极,此地曾隐雾。

秘谶得神谋,因高思虎踞。

太阳忽临照,物象俄光煦。

梵王宫始开,长者金先布。

白水入禅境,砀山通觉路。

往往无心云,犹起潜龙处。

仍闻七祖后,佛子继调御。

溪鸟投慧灯,山蝉饱甘露。

不作解缨客,宁知舍筏喻。

身世已悟空,归途复何去。

形式: 古风

田园雨后赠邻人

安排常任性,偃卧晚开户。

樵客荷蓑归,向来春山雨。

残云虹未落,返景霞初吐。

时鸟鸣村墟,新泉绕林圃。

尧年尚恬泊,邻里成太古。

室迩人遂遥,相思怨芳杜。

形式: 古风 押[麌]韵

白石枕

琢珉胜水碧,所贵素且贞。

曾无白圭玷,不作浮磬鸣。

捧来太阳前,一片新冰清。

沈沈风宪地,待尔秋已至。

璞坚难为功,谁怨晚成器。

比德无磷缁,论交亦如此。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