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峭峡安居溪伐木溪源幽邃林岭相映有奇致焉

肃徒歌伐木,骛楫漾轻舟。

靡迤随回水,潺湲溯浅流。

烟沙分两岸,露岛夹双洲。

古树连云密,交峰入浪浮。

岩潭相映媚,溪谷屡环周。

路迥光逾逼,山深兴转幽。

麇鼯寒思晚,猿鸟暮声秋。

誓息兰台策,将从桂树游。

因书谢亲爱,千岁觅蓬丘。

形式: 排律 押[尤]韵

翻译

肃静的队伍唱着伐木歌,轻快的船桨在水面荡漾。
船只随着曲折的流水漂移,逆着浅浅的溪流而上。
两岸烟雾弥漫,沙滩与岛屿夹杂在两洲之间。
古老的树木连绵如云,峰峦交错在波浪中浮现。
岩潭倒映出美丽的景色,溪谷环绕,景色多变。
道路遥远,光芒却更显逼近,山林深处,心情愈发宁静。
寒冷的夜晚,獐鼠和猿鸟的思绪更浓,秋意渐深。
我发誓要放下政事,去桂树林间游玩。
借此机会向亲朋好友告别,期待在千年后找到仙人居住的蓬莱仙境。

注释

肃徒:肃静的队伍。
伐木:伐木歌。
骛楫:轻快的船桨。
漾:荡漾。
靡迤:曲折。
溯:逆流而上。
烟沙:烟雾。
露岛:岛屿。
岩潭:岩石潭。
相映媚:美丽倒影。
路迥:道路遥远。
光逾逼:光芒逼近。
山深:山林深处。
兴转幽:心情宁静。
麇鼯:獐鼠。
寒思:寒冷思绪。
兰台策:政事。
桂树游:桂树林间游玩。
亲爱:亲朋好友。
蓬丘:蓬莱仙境。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宁静、安逸的山居生活。开篇“肃徒歌伐木,骛楫漾轻舟”写出了诗人在溪边伐木的声音和划船的情景,给人一种悠闲自得的感觉。“靡迤随回水,潺湲溯浅流”则描绘了溪水流动的声音和形态,通过“靡迤”、“潺湲”这些拟声词,使读者仿佛能听到溪水流过岩石间的潺潺声响。

接下来的“烟沙分两岸,露岛夹双洲”则是对溪边景象的描写,“烟沙”给人一种朦胧美好的感觉,而“露岛夹双洲”则展示了溪中岛屿的美丽。紧接着“古树连云密,交峰入浪浮”则是对周遭山林和峰峦的描绘,这里的“古树连云密”、“交峰入浪浮”都营造出一种深远而神秘的氛围。

诗中间部分“岩潭相映媚,溪谷屡环周。路迥光逾逼,山深兴转幽。”进一步描绘了山中的景致,“岩潭”、“溪谷”都展现出自然之美,而“路迥光逾逼,山深兴转幽”则写出了诗人在这山中行走时的所见所感,以及对这种环境的喜爱。

末尾部分“麇鼯寒思晚,猿鸟暮声秋。誓息兰台策,将从桂树游。”描绘了傍晚时分的景象和诗人的心境,“麇鼯”、“猿鸟”都是山中动物的拟声词,而“誓息兰台策,将从桂树游”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向往,以及他想要在这片自然中徜徉,寻求精神上的安慰。

最后,“因书谢亲爱,千岁觅蓬丘。”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以及对未来生活的憧憬和期待。整首诗通过对山水景象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美与精神寄托的深切情感。

收录诗词(129)

陈子昂(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文学家、诗人,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陈拾遗。存诗共100多首,其诗风骨峥嵘,寓意深远,苍劲有力。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有组诗《感遇》38首,《蓟丘览古》7首和《登幽州台歌》、《登泽州城北楼宴》等。与司马承祯、卢藏用、宋之问、王适、毕构、李白、孟浩然、王维、贺知章称为仙宗十友

  • 字:伯玉
  • 籍贯:梓州射洪(今四川省射洪市)
  • 生卒年:公元661~公元702

相关古诗词

万州晓发放舟乘涨还寄蜀中亲朋

空濛岩雨霁,烂熳晓云归。

啸旅乘明发,奔桡骛断矶。

苍茫林岫转,络绎涨涛飞。

远岸孤烟出,遥峰曙日微。

前瞻未能眴,坐望已相依。

曲直多今古,经过失是非。

还期方浩浩,征思日騑騑。

寄谢千金子,江海事多违。

形式: 排律 押[微]韵

白帝城怀古

日落沧江晚,停桡问土风。

城临巴子国,台没汉王宫。

荒服仍周甸,深山尚禹功。

岩悬青壁断,地险碧流通。

古木生云际,归帆出雾中。

川途去无限,客思坐何穷。

形式: 排律 押[东]韵

合州津口别舍弟至东阳峡步趁不及眷然有忆作以示之

江潭共为客,洲浦独迷津。

思积芳庭树,心断白眉人。

同衾成楚越,别岛类胡秦。

林岸随天转,云峰逐望新。

遥遥终不见,默默坐含嚬。

念别疑三月,经游未一旬。

孤舟多逸兴,谁共尔为邻。

形式: 排律 押[真]韵

同旻上人伤寿安傅少府

生涯良浩浩,天命固谆谆。

闻道神仙尉,怀德遂为邻。

畴昔逢尧日,衣冠仕汉辰。

交游纷若凤,词翰宛如麟。

太息劳黄绶,长思谒紫宸。

金兰徒有契,玉树已埋尘。

把臂虽无托,平生固亦亲。

援琴一流涕,旧馆几沾巾。

杳杳泉中夜,悠悠世上春。

幽明长隔此,歌哭为何人。

形式: 排律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