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丑年住怀远真儒书院构如是住成赋此记之

我字莪耳山边宅,迤逦平原带阡陌。

清池周匝玉一环,绿筱葱茏竿数百。

锄田灌圃有余暇,插柳栽花遂成癖。

可笑无端插腰板,十年宦海心虩虩。

迩时且喜解天韬,无那余辛尚如螫。

三径归来幸未荒,数月淹留翻似客。

苦为猪肝寻故人,竟忝皋比据讲席。

倦来隐几听咿唔,兴到论文逞胸膈。

院邻官廨错市廛,廊庑周围宽且硕。

所居山县不见山,窥牖兀然惟四壁。

一一棂扉向东启,早眠坐受朝阳炙。

绕屋循墙出其后,草石纵横地颇隙。

几树安榴撑路断,一勺坳堂秽流积。

两峰参差露眉宇,向我不语情脉脉。

眼前有景人莫知,大美弃置天所惜。

浚池种树先安排,披草拓基细规画。

连廊作栋架两楹,楹深二寻广十尺。

两面安窗状如榭,编竹为椽苇为笮。

涂塈装治阅几旬,匠沸工腾累昕夕。

一朝屋就急倚槛,惬意真如旧逋获。

双鬟窈窕来迎侍,俯媚清涟共鲜碧。

贴贴新荷镜子圆,垂垂短柳腰肢窄。

隔院分来嘉树阴,赌棋赢得奇僵石。

亟移棐几安笔砚,自拂尘床理书籍。

友生问字载酒来,旧侣间招试茶格。

相视翻然成一笑,先生无乃为形役。

容身而游亦已矣,居必求安圣斯斥。

人说此庐旧姓杨,无凿先生夙词伯。

亭颜片月楼会景,一时结构人啧啧。

败址颓垣了无处,数十年来事如弈。

况是栖栖一寓公,底事黄金虚牝掷。

人生分定良由天,各养其养适其适。

由来林壑性所耽,易性违情祇成厄。

但有即时一杯酒,遑问平生几两屐。

后来者谁吾不知,大块茫茫几今昔。

夜来频觉乡梦轻,晓起仍愁诗债迫。

山光旦暮看不定,多少浮云变苍白。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清代诗人李兆洛的《丁丑年住怀远真儒书院构如是住成赋此记之》描绘了诗人居住在怀远真儒书院的生活情景。诗中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宅院的环境,清池环绕,绿竹葱郁,既有田园生活的闲适,又有耕读的乐趣。诗人感叹自己从仕途的忙碌中解脱出来,回归自然,享受读书写作的宁静生活。

诗中提到的“猪肝寻故人”、“披草拓基”、“连廊作栋”等细节,展现了诗人对建筑的精心设计和施工过程的关注。他自得其乐,与友人品茗论诗,过着简朴而充实的生活。然而,他也反思人生,认为不必过于追求物质,而应顺应天命,随性而居。

诗的结尾部分,诗人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未来的不确定感。整首诗情感丰富,既有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也有对人生的哲思,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尚的情操。

收录诗词(21)

李兆洛(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德明府以题孙虔礼书景福殿赋真迹诗见示次原韵

艺极犹悬权,识贸或斡鼎。

要能天际翔,庶不鼠穴骋。

章章篆之出,阡陌破丘井。

崔张趋简易,有苦竿取景。

当涂典午间,绵密转清迥。

右军守恬畅,如水以淡永。

大令剧飞腾,翼翼贺项领。

双源遂分导,百旐揭一隼。

文皇负真气,纵送剂宽紧。

兀奡屏风书,想见龙德静。

咄哉挺虔礼,骖騑一何猛。

书谱入大王,区埒辨町町。

瘤堕却针脑,蚤正必视绠。

兹赋追阿敬,推陈更标颖。

一扫旭兼素,重睹芝与靖。

离垢参书禅,妙香可默省。

镌之璆琳珍,长使奎壁耿。

苟非洞见垣,所恐砾糅矿。

肘腕论回旋,走也谢不敏。

愿焉矢盍各,率尔子毋哂。

形式: 古风

自题捧盈图

劳劳牵世鞿,惘惘任年矢。

逝者夫如何,嗒焉信所止。

补牢计恐迟,鞭后乃其理。

知疲及昏卧,得醒向晨起。

兴至思或抽,小极急自弭。

展书销光阴,但取浅且旨。

既无甚解求,亦不竭目视。

量腹之容受,日可一合米。

抚肌恨如腊,得酒暂自喜。

撑拳学五禽,负剑弄稚子。

有杖不肯扶,跬步跛而履。

颏下看似雪,龈上都无齿。

精气潜耗尽,神爽诡支抵。

梁丽剧刓朽,此舍安可恃。

一旦厉风来,摧之适然耳。

此幸惟有心,能成即不毁。

百里半九十,前途日以迩。

羸老尚存全,造物不负尔。

所得固已盈,捧持岂敢弛。

常思善厥终,罔令爽其始。

素居过以丛,良友隔千里。

愿言各努力,同岑互为砥。

形式: 古风

罗饭牛募驴图

得马塞翁顾亡兔,饭牛居士今募驴。

蹇驴区区几许直,一瓢乃用千夫舆。

前邪后许十数辈,数钱量米争纷拿。

大仙老驴真可笑,一毛不拔旁揶揄。

我呼红线剪囊纸,倒骑跛足云中趋。

销除博士卖驴券,回作渊明乞食图。

形式: 古风

偶作

神者生于无,以气相撑支。

当其互回薄,至声发空虚。风出土囊口,披林入嵚?。

喁于递响答,高下相参差。

悠然自鸣戛,亦复不自知。

委已适所值,无为问妍媸。

绘响效厥情,因神而存之。

断竹均以窍,斲木縆以丝。

长短刻分杪,清浊研渑淄。

揉弄日渐熟,造作日益滋。

情性有远近,僧爱随纷歧。

借气喉吭间,寻声神已非。

筝琵杂前陈,自谓古所无。

岂知爰居鸟,颇乏钟鼓思。

壶公一瓠中,日月与世殊。

时时出游戏,每令见者嗤。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