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徐伯远木芙蓉

千林摇落见孤芳,销得诗人赋拒霜。

高压菊花还独步,静窥池水试新妆。

自怜衰病追欢懒,忽睹骚吟引兴长。

何必采江重比并,佳名艳色正相当。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翻译

在秋叶纷飞中,唯有菊花独自盛开,激发了诗人的灵感。
即使在高压之下,菊花依然傲然绽放,静静地照见池水,仿佛在试新妆。
我自感衰老体弱,对欢乐已无多热情,但看到这美丽的菊花,顿时兴致大增。
不必再与江边的其他花卉相比,这菊花以它优美的名字和艳丽的色彩,恰如其分。

注释

千林摇落:秋叶纷飞。
孤芳:独自盛开。
销得:激发。
诗人:诗人。
赋拒霜:赋予菊花诗意。
高压:艰难环境。
菊花:菊花。
独步:傲然绽放。
静窥:静静地照见。
新妆:新的姿态。
衰病:衰老体弱。
追欢懒:对欢乐无多热情。
忽睹:突然看到。
骚吟:诗歌吟咏。
引兴长:兴致大增。
何必:不必。
采江:与江边的花卉相比。
重比并:再次比较。
佳名:优美的名字。
艳色:艳丽的色彩。
正相当:恰到好处。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王之道的作品,题为《次韵徐伯远木芙蓉》。从诗中可以感受到秋天的景象和诗人的独特情怀。

"千林摇落见孤芳"一句,描绘了秋风吹过树林,只留下最后一朵花的凄美场景。这里的“孤芳”指的是那唯一剩下的花,也隐喻着诗人自己的孤独和高洁。

"销得诗人赋拒霜"则表达了诗人在寒冷的季节中,通过写诗来抵御秋风和霜冻。诗人的情感深厚,以至于能将自然界的变化融入自己的创作之中。

"高压菊花还独步"一句,展现了菊花在秋天仍然傲立的姿态,虽然被重压但依旧独立自主。这里“高压”可能暗指外界的压力或是诗人内心的沉重,而“独步”则象征着坚守个性和艺术追求。

"静窥池水试新妆"描绘了一幅秋日静谧的画面,池水如镜,映射出菊花的美丽。在这宁静中,诗人仿佛在审视和体验着自然界的新装扮。

"自怜衰病追欢懒"一句流露出诗人的自哀与对往昔欢乐时光的怀念。"衰病"暗示了诗人身体或精神上的不适,而“追欢懒”则表达了他对于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对生活热情的保留。

"忽睹骚吟引兴长"这里,“忽睹”意味着突然之间,诗人的心中涌起了激昂的情感,而“骚吟”则是指古代文人墨客们在山林间吟咏的盛况。诗人通过这种方式来延续自己的创作热情。

"何必采江重比并,佳名艳色正相当"最后两句,诗人表达了对于过度修饰和比较的反思。这里“采江”可能指的是借用自然界的元素来装饰诗文,“重比并”则是指在文学创作中频繁使用夸张的比喻或排比手法。而“佳名艳色正相当”表明了对于真正美好的名字和颜色的赞赏,暗示着对质朴而真挚艺术追求的肯定。

整首诗通过秋天的景象,反映出诗人独特的情感世界和审美观念。

收录诗词(1042)

王之道(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公元一〇九三年至一一六九年字彦猷。生于宋哲宗元祐八年,卒于孝宗乾道五年,年七十七岁。善文,明白晓畅,诗亦真朴有致。为人慷慨有气节。宣和六年,(公元一一二四年)与兄之义弟之深同登进士第。对策极言燕云用兵之非,以切直抑制下列。调历阳丞。绍兴和议初成,之道方通判滁州,力陈辱国非便。大忤秦桧意,谪监南雄盐税。坐是沦废者二十年。后累官湖南转运判官,以朝奉大夫致仕。之道著有相山集三十卷,《四库总目》相山词一卷,《文献通考》传于世

  • 籍贯:庐州濡须

相关古诗词

次韵秦寿之题四祖

古木参天翠作堆,云中石栈为谁开。

楼台正倚双峰起,香火曾瞻四祖来。

霜重静闻秋子落,风高愁听晓猿哀。

当年松上花何似,五叶依然映紫苔。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次韵程德远登清淮楼

西望中原懒转头,十年空见水东流。

涂山漫想诸侯会,濠上聊追二子游。

大剑长刀秋正扰,淡烟疏雨暮还愁。

谁能不讨清河朔,誓楫当期祖豫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次韵董令升梅花

花前樽酒泻尖泥,痛饮仍欣客到齐。

竹外一枝青更好,水边疏影动还迷。

醉醒正值微风入,酬唱何妨素魄低。

闻说归舟阳羡去,应容酌别为烹鸡。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齐]韵

次韵蒋守张进彦

邂逅传杯莫放杯,七年重见梦初回。

休嗟岁月堂堂去,且喜旌麾得得来。

春至会沾新雨露,时清应扫旧氛埃。

如君才业今张镐,怜我栖迟毂屡推。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