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陪宣守任史君谒昭亭神祠(其一)

缓驱千骑出朝京,唤得春回眼界青。

旗脚灵风来庙步,马蹄山雪过昭亭。

极知太守怀忠款,端为君王荐德馨。

惭愧去年冬十月,军书彻夜听鸣铃。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青]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张孝祥陪同宣守任史君前往昭亭神祠的场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旅途中的自然风光与人文情怀。

首句“缓驱千骑出朝京”,以“缓驱”二字描绘出队伍从容不迫的行进姿态,与“千骑”并举,既显出规模宏大,又暗示出尊贵的身份。接着,“唤得春回眼界青”一句,巧妙地将春天的生机与旅程的愉悦相融合,春意盎然的景象仿佛被这行进的队伍唤醒,使得整个画面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旗脚灵风来庙步,马蹄山雪过昭亭”两句,进一步渲染了旅途的氛围。旗脚随风轻摆,仿佛引领着队伍前行;而马蹄踏过积雪,留下清晰的痕迹,昭示着行程的坚定与决心。这两句不仅描绘了视觉上的动态美,也蕴含了对旅途精神的赞美。

“极知太守怀忠款,端为君王荐德馨”则表达了对宣守任史君的敬仰之情。他不仅心怀忠诚,更是在为君王推荐美德,体现了高尚的政治品格和责任感。

最后,“惭愧去年冬十月,军书彻夜听鸣铃”一句,以个人的情感转折收尾。去年冬天,诗人可能经历了紧张的军务,彻夜难眠,听闻军书的铃声。如今,与宣守一同前往昭亭,心情得以放松,内心充满感激与感慨。这一转折不仅丰富了诗歌的情感层次,也反映了诗人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场景描绘和情感表达,展现了旅途中的自然美景、人文关怀以及对忠诚与美德的颂扬,是一首富有深意的佳作。

收录诗词(639)

张孝祥(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生于明州鄞县。宋朝词人。著有《于湖集》40卷、《于湖词》1卷。其才思敏捷,词豪放爽朗,风格与苏轼相近,孝祥“尝慕东坡,每作为诗文,必问门人曰:‘比东坡如何?’”

  • 字:安国
  • 号:于湖居士
  • 籍贯:简州(今属四川)
  • 生卒年:1132年-1169年

相关古诗词

奉陪宣守任史君谒昭亭神祠(其二)

丰年已卜稻如京,雪尽春从草际青。

竹里红旗行点点,松间白塔见亭亭。

暖回宿麦开寒色,风约疏梅度晚馨。

却忆宣城李太白,也将诗句掣斋铃。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青]韵

任守作醮为民祈福先期而雪是日开霁

紫府仙人自列真,绿章封事更通神。

清尘已作连宵雪,不夜潜回万屋春。

玉节朱幡来浩荡,云车风马正纷纶。

步虚声彻朝元路,便挈荷囊款帝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应庵退席蒋山来寄昭亭万寿三请不得已而去辄赠长句兼简苏州内翰尚书(其一)

逍遥丘壑欲忘年,忽作风蝉蜕骨仙。

钟阜恰从三昧起,灵岩重要一灯传。

极知扫迹终无策,且与临岐快著鞭。

莫作山林城市想,从来大隐故居廛。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应庵退席蒋山来寄昭亭万寿三请不得已而去辄赠长句兼简苏州内翰尚书(其二)

不寄音书又隔年,因师问讯玉堂仙。

碧油早觉儒为贵,青海应无箭可传。

忆昔丝纶催唤仗,何时沙路听鸣鞭。

生涯落寞公知否,准拟松江受一廛。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