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三百三首(其一一六)

大有饥寒客,生将兽鱼殊。

长存磨石下,时哭路边隅。

累日空思饭,经冬不识襦。

唯赍一束草,并带五升麸。

形式: 古风 押[虞]韵

翻译

有许多饥饿寒冷的人,生活只能依赖野兽和鱼类为食。
他们长久地生活在磨石之下,时常在路边角落哭泣。
连续多日空想着吃饭,整个冬天都不认识什么是衣裳。
他们仅有的是携带的一束草,还有那五升粗粮麸皮。

注释

饥寒客:处于饥饿和寒冷中的人。
兽鱼殊:以野兽和鱼类为食。
磨石下:指低下的生活环境。
路边隅:路边的角落。
累日:连续多日。
襦:短袄,此处指衣服。
赍:携带。
束草:一束草料。
升麸:升量的麸皮。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饱受饥饿和寒冷的旅客,生计艰难如同野兽与鱼类般的孤立无援。长时间的磨难如同石下一般沉重,偶尔在路边的角落里哭泣。他连续多日空有思饭之心,却因过冬而不再认识到自己对衣物的需要。旅客仅携带着一束草,并且还背负着五升的麸(一种用米或麦制成的食品)。

诗中通过“大有饥寒客”、“累日空思饭”等句子,充分展现了主人公的贫困与孤独,以及对温饱的渴望。同时,“时哭路边隅”表达了他内心的悲凉和无助。而“唯赍一束草, 并带五升麸”则是他艰难求生的具体写照。

从艺术表现上看,这首诗语言简练、情感真挚,通过对比和细节描摹,生动地刻画了主人公的悲惨境遇。同时,也反映出当时社会的一部分现实,即贫困与艰辛是某些人群不得不面对的生活写照。

收录诗词(312)

寒山(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出身于官宦人家,多次投考不第,后出家,三十岁后隐居于浙东天台山,享年一百多岁。严振非《子身世考》中更以《北史》、《隋书》等大量史料与诗相印证,指出乃为隋皇室后裔杨瓒之子杨温,因遭皇室内的妒忌与排挤及佛教思想影响而遁入空门,隐于天台山寒岩。这位富有神话色彩的唐代诗人,曾经一度被世人冷落,然而随着二十世纪的到来,其诗却越来越多地被世人接受并广泛流传。正如其诗所写:“有人笑我诗,我诗合典雅。不烦郑氏笺,岂用毛公解。”

  • 号:均不详
  • 籍贯:唐代长安(今陕西西安)

相关古诗词

诗三百三首(其一二二)

浪造凌霄阁,虚登百尺楼。

养生仍夭命,诱读讵封侯。

不用从黄口,何须厌白头。

未能端似箭,且莫曲如钩。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诗三百三首(其一二三)

云山叠叠连天碧,路僻林深无客游。

远望孤蟾明皎皎,近闻群鸟语啾啾。

老夫独坐栖青嶂,少室闲居任白头。

可叹往年与今日,无心还似水东流。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诗三百三首(其一二五)

我见一痴汉,仍居三两妇。

养得八九儿,总是随宜手。

丁防是新差,资财非旧有。

黄蘖作驴鞦,始知苦在后。

形式: 古风 押[有]韵

诗三百三首(其一三○)

鸟语情不堪,其时卧草庵。

樱桃红烁烁,杨柳正毵毵。

旭日衔青嶂,晴云洗渌潭。

谁知出尘俗,驭上寒山南。

形式: 古风 押[覃]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