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三百三首(其一二二)

浪造凌霄阁,虚登百尺楼。

养生仍夭命,诱读讵封侯。

不用从黄口,何须厌白头。

未能端似箭,且莫曲如钩。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翻译

浪迹建造凌霄阁,徒然登上百尺高楼。
养生却难逃天命,诱惑阅读岂能封侯。
无需跟随孩童之言,何必厌恶白发苍苍。
人不能始终像箭般直,暂且不要弯曲如钩。

注释

浪:形容不拘一格或四处漂泊。
造:建造。
凌霄阁:高耸入云的楼阁,象征理想或高位。
虚:空虚,徒然。
养生:保养身体。
夭命:天定的命运,指寿命有限。
诱读:引诱阅读,可能指追求功名利禄。
封侯:古代封赏爵位,这里比喻获得高位。
从:跟随。
黄口:儿童时期,代指年幼无知的人。
厌:厌恶。
白头:指老年。
端:正直。
似箭:比喻直率、锐利。
曲如钩:比喻弯曲,可能指性格或命运的曲折。

鉴赏

这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充分体现了诗人对生命无常和人生境遇的深刻感悟。

“浪造凌霄阁,虚登百尺楼。” 这两句通过描绘高耸入云的楼阁,表达出诗人超脱尘世、追求精神高度的愿望。同时,“浪”和“虚”字也透露出一种虚幻不实的感觉,可能是对物质世界的某种反思。

“养生仍夭命,诱读讴封侯。” 这两句则转向了对生命短暂与人生的无常的感慨。“养生”指的是修身养性,而“夭命”则意味着早逝,这里强调了即便是修养身心,也无法逃脱命运的安排。后一句中的“诱读”和“封侯”,通常与功名富贵相关,但在此处可能暗示了一种对世俗成就的反思。

“不用从黄口,何须厌白头。”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传统的权威和世俗观念的质疑。“黄口”常指儒家经典,而“不用”则显示出诗人的独立思考。后一句中的“厌白头”,即是对生命流逝、头发变白的无奈感受。

“未能端似箭,且莫曲如钩。” 这两句则是在告诫自己和他人,要保持坚定不移的意志,如同箭一般笔直。同时,“且莫”二字,劝说人们不要心态扭曲,如钩一般。

整首诗通过对比鲜明、意象丰富的手法,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挣扎与超脱,是一篇蕴含深刻哲理和情感的佳作。

收录诗词(312)

寒山(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出身于官宦人家,多次投考不第,后出家,三十岁后隐居于浙东天台山,享年一百多岁。严振非《子身世考》中更以《北史》、《隋书》等大量史料与诗相印证,指出乃为隋皇室后裔杨瓒之子杨温,因遭皇室内的妒忌与排挤及佛教思想影响而遁入空门,隐于天台山寒岩。这位富有神话色彩的唐代诗人,曾经一度被世人冷落,然而随着二十世纪的到来,其诗却越来越多地被世人接受并广泛流传。正如其诗所写:“有人笑我诗,我诗合典雅。不烦郑氏笺,岂用毛公解。”

  • 号:均不详
  • 籍贯:唐代长安(今陕西西安)

相关古诗词

诗三百三首(其一二三)

云山叠叠连天碧,路僻林深无客游。

远望孤蟾明皎皎,近闻群鸟语啾啾。

老夫独坐栖青嶂,少室闲居任白头。

可叹往年与今日,无心还似水东流。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诗三百三首(其一二五)

我见一痴汉,仍居三两妇。

养得八九儿,总是随宜手。

丁防是新差,资财非旧有。

黄蘖作驴鞦,始知苦在后。

形式: 古风 押[有]韵

诗三百三首(其一三○)

鸟语情不堪,其时卧草庵。

樱桃红烁烁,杨柳正毵毵。

旭日衔青嶂,晴云洗渌潭。

谁知出尘俗,驭上寒山南。

形式: 古风 押[覃]韵

诗三百三首(其一三三)

之字何惶惶,卜居须自审。

南方瘴疠多,北地风霜甚。

荒陬不可居,毒川难可饮。

魂兮归去来,食我家园葚。

形式: 古风 押[寝]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