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诗《关山月》由明代诗人徐庸所作,通过对月色的描绘,展现了边关将士与思妇两地相思的凄美情感。
首句“将士年年老”,开篇即点出边关将士的辛劳与岁月的无情,暗示了他们常年在外,远离家乡,饱受岁月侵蚀的现实。次句“姮娥夜夜愁”,以嫦娥常伴月旁的形象,暗喻思妇在家中的孤寂与对远方丈夫的深深思念,形成一种时空交错的情感共鸣。
“一轮天际月,万里塞边秋”两句,将读者带入一个辽阔而寂静的边塞景象中,月光洒满大地,秋风拂过,营造出一种既壮丽又悲凉的氛围。诗人通过自然景色的描绘,巧妙地寄托了对边关将士和思妇情感的深切关怀。
“丹桂知谁种,清光每自流”则进一步深化了主题,丹桂象征着美好与希望,但不知何人种植,寓意着边关将士虽英勇无畏,却不知何时能归家团聚。清光自流,则是月光永恒不变的象征,表达了诗人对边关将士与思妇之间情感的恒久期待。
最后,“安能分鉴影,来照大刀头”一句,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对边关将士的深切同情与对和平的渴望。鉴影,意为映照在兵器上的月影,此处借指边关将士的武器,诗人问:如何能让这月光照亮大刀头,意味着如何能让战争结束,让将士们不再背负战刀,回归和平的生活。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深情地描绘了边关将士与思妇之间的相思之情,以及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展现了诗人深沉的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