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山林多暇瞌睡之馀偶成偈语自娱纸墨少便不欲记之云衲禅人请书盖欲知我山中趣向于是静思随意走笔不觉盈帙故掩而归之复嘱慎勿以此为歌咏之助当须参意则有激焉(其十四)

茅屋青山绿水边,往来年久自相便。

数株红白桃李树,一片青黄菜麦田。

竹榻夜移听雨坐,纸窗晴启看云眠。

人生无出清閒好,到得清閒岂偶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祥和的山林生活画卷。诗人以简练的语言,勾勒出一个远离尘嚣、亲近自然的生活场景。首句“茅屋青山绿水边”,开门见山地展现了居住环境的清幽与自然之美,仿佛让人置身于一片宁静的山水之中。

接着,“往来年久自相便”一句,透露出诗人对这种生活的适应与享受,时间的流逝在这里似乎变得悠长而自在。随后,诗人通过“数株红白桃李树,一片青黄菜麦田”的描写,进一步丰富了画面的色彩与层次感,让读者仿佛能闻到花香,看到果实,感受到季节的更迭与生命的活力。

“竹榻夜移听雨坐,纸窗晴启看云眠”两句,将日常生活中的小细节诗意化,竹榻、听雨、纸窗、看云,这些寻常之事在诗人的笔下变得富有诗意,充满了生活的韵味。夜晚听雨,白天看云,这样的生活节奏既简单又充满乐趣,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细腻感受和对生活的热爱。

最后,“人生无出清閒好,到得清閒岂偶然”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清闲生活的深刻感悟。他认为,真正的清闲并非偶然得来,而是需要内心的平静与对外界喧嚣的超脱。这种对生活的态度,既是对自身心境的追求,也是对理想生活方式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山林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对简单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内心平静的追求,是一首充满哲理意味的佳作。

收录诗词(51)

清珙(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余山林多暇瞌睡之馀偶成偈语自娱纸墨少便不欲记之云衲禅人请书盖欲知我山中趣向于是静思随意走笔不觉盈帙故掩而归之复嘱慎勿以此为歌咏之助当须参意则有激焉(其十五)

浮世光阴有几何,谁能挈挈又波波。

厨空旋去寻黄独,衲破方思剪绿荷。

麈尾罢拈言语断,佛经忘看蠹鱼多。

可怜身在袈裟下,趣境攀缘事事过。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秋夜长

月出乌啼城上头,闺中美人含远愁。

银河迢迢当北楼,褰帷弄影扬清讴。

月光如水地上流,珠箔微茫悬两钩。

罗衣半捲凉飕飕,起坐数尽寒更筹。

更筹数尽明不发,明日镜中生白发。

形式: 乐府曲辞

黄石斋举子同馆勒双卮以寿(其一)

杏坛推才,五台选德。为是父儿,宜烦孔释。

形式: 四言诗

黄石斋举子同馆勒双卮以寿(其二)

今之黄童,乃在漳江。是父是子,亦既有双。

形式: 四言诗 押[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