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赠郑明府

平生未识郑公面,每日闻名几数遍。

手提巨斧擘山灵,更向天门穿一箭。

箭射垂杨百步遥,中原鞭弭递相骄。

独捧金盘满盛血,十九人咸听我招。

招之亦何为,斯文久欲衰。

宋人曾失足,元氏更崩驰。

我朝北地差能起,健力可以扛鼎吕。

信阳和之势更扬,其后纵横有五子。

五子复云七,吾粤得其一。

近者见郑公,远者谈公实。

公实郑公本同邑,丰神意气如相袭。

并开门户揖众宾,一苇独横不用楫。

余生于公恨稍晚,形虽未亲神往返。

北地信阳亦一家,况是乡闾迩非远。

石鼓桐鱼相应鸣,幽兰杜若原同畹。

今年夏月盛芙蓉,公之秀色正相同。

一步一眺将万里,一吟一饮尽千钟。

人言公旧武缘令,武缘勾漏原连境。

葛令丹砂可驻颜,公复得之寿与等。

予言公寿自丹砂,公文却复比云霞。

云霞何地不流映,似公异藻人同誇。

毕竟斯文流厚脉,脉犹未坠仍留责。

余似蚊虻思负山,公如老骥犹任轭。

寿酒一卮未致公,愿扬高韵随清风。

请公努力加餐饭,广述诗书迪后蒙。

形式: 古风

鉴赏

此诗《寄赠郑明府》由明代诗人韩上桂所作,通过对郑明府的赞美,展现了对文脉传承的重视以及对郑明府长寿与才华的钦佩。

首句“平生未识郑公面,每日闻名几数遍”,以一种仰慕之情开始,表达了诗人对郑明府的敬仰之情,虽然未曾谋面,但对其名声早已耳熟能详。接着,“手提巨斧擘山灵,更向天门穿一箭”两句,运用夸张手法,描绘了郑明府如同手持大斧劈开山灵,甚至穿透天门的壮举,形象地表现了其非凡的才能与影响力。

“箭射垂杨百步遥,中原鞭弭递相骄”则进一步展示了郑明府在文坛上的地位与成就,如同箭矢射中远处的垂柳,其作品在中原文坛上引起了一波波的骄傲与竞争。接下来,“独捧金盘满盛血,十九人咸听我招”两句,通过比喻,强调了郑明府在文坛上的号召力与影响力,如同金盘中盛放的鲜血,吸引着众多文人的关注与追随。

“招之亦何为,斯文久欲衰。宋人曾失足,元氏更崩驰。”诗人在此表达了对文脉衰落的忧虑,并将这一现象与历史上的文坛变迁进行了对比,暗示了郑明府对于文脉复兴的重要性。

“我朝北地差能起,健力可以扛鼎吕。信阳和之势更扬,其后纵横有五子。五子复云七,吾粤得其一。”诗人在此赞扬了郑明府对于文脉的贡献,不仅能够提振北方文风,还培养出了多位杰出的文人,其中一位便是来自广东的诗人。

“近者见郑公,远者谈公实。公实郑公本同邑,丰神意气如相袭。”诗人通过描述人们对郑明府的谈论与敬仰,进一步突显了其在地方乃至全国的影响力。

“并开门户揖众宾,一苇独横不用楫。”这两句描绘了郑明府在文坛上的独特地位,如同独自驾驭一叶扁舟,无需借助外力,便能在文海中自由航行。

“余生于公恨稍晚,形虽未亲神往返。北地信阳亦一家,况是乡闾迩非远。”诗人表达了对未能早些认识郑明府的遗憾,同时也强调了两人之间的精神联系,以及对家乡文化的共同认同。

“石鼓桐鱼相应鸣,幽兰杜若原同畹。今年夏月盛芙蓉,公之秀色正相同。”诗人通过自然界的景象来比喻郑明府的才华与魅力,如同石鼓与桐鱼的和谐共鸣,以及幽兰与杜若的同处一畹,都与郑明府的风采相得益彰。

“一步一眺将万里,一吟一饮尽千钟。”这两句描绘了郑明府的才情与生活态度,无论是行走还是饮酒,都能展现出超凡脱俗的境界。

“人言公旧武缘令,武缘勾漏原连境。葛令丹砂可驻颜,公复得之寿与等。”诗人在此通过传闻与典故,赞美了郑明府不仅在文学上有卓越成就,还拥有长寿的秘密,如同葛洪的丹砂之术。

“予言公寿自丹砂,公文却复比云霞。云霞何地不流映,似公异藻人同誇。”诗人表达了对郑明府长寿与才华的双重赞美,将其比作云霞,无论何处都能留下光辉。

“毕竟斯文流厚脉,脉犹未坠仍留责。余似蚊虻思负山,公如老骥犹任轭。”诗人在此反思文脉传承的重要性,并表达了自己虽能力有限,但仍愿意为文脉的延续贡献力量的决心。

“寿酒一卮未致公,愿扬高韵随清风。请公努力加餐饭,广述诗书迪后蒙。”最后,诗人表达了对郑明府的敬意与祝福,希望他能继续享受长寿,同时鼓励他广泛传播诗书,启迪后世。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比喻与象征手法,深情地赞美了郑明府在文坛上的地位与贡献,同时也表达了对文脉传承的重视与期待。

收录诗词(492)

韩上桂(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丙午秋集欧子建象观堂看方渭津黄斗华奕棋赋赠

方生黄生俱荦卓,共抱奇情怀壮略。

愿随去病度燕然,更逐伏波誇矍铄。

生当太平无可用,精神欲敛犹飞动。

时将磊落寄谈锋,几向綵毫示操纵。

操纵横生不可穷,耗心复寓一枰中。

奕秋先年犹竖子,宋代积薪岂足雄。

閒过草堂剧语罢,戏探玉局寻变化。

一着沉吟眼欲枯,得意奔横随手下。

初疑风雨飒然来,复讶星辰错落开。

出神入鬼杳难测,驾虎驱龙势不回。

有时绝处逢生路,嵯峨剑阁缘崖度。

大都布势爱飞扬,攻掠劫侵犹小数。

使我观之心胆堕,耳目应接如不暇。

自是天然妙独臻,谁云兵道全须诈。

须臾战罢如无有,绝世奇能不在口。

徒然大笑向空冥,弄丸讵识宜僚手。

即今东北乍风尘,耕者莫给织者频。

何不试用谢安石,谈笑风流静海垠。

古今共叹不龟药,封侯䌟絖惟所作。

孔父当年尚语贤,亦知此意非徒谑。

却怜韦曜不知兵,谬为论说置讥评。

三分鼎足当时势,附魏攻刘智岂明。

愿君相与保此术,左犄石角原不恶。

余虽蹇劣犹能随,窃出偏奇输末力。

形式: 古风

送沈观察入贺

天王政令敷寰宇,德意涵濡若膏雨。

草木迎阳尽欲欢,燕雀逢春俱解语。

大地河山日月明,中朝礼乐夔龙叙。

喜气朝看溢禁闱,讴歌远慰闻边土。

烨烨前星傍紫枢,迢迢少海通玄渚。

丰芑重贻奕叶谋,姞兰更嗣芳条绪。

丹穴鹓鸾接翼飞,渥洼龙种乘云举。

南极祥光映綵弧,西昆王母具麟脯。

华封三祝愿圣人,嵩岳连呼拜明主。

公从观察列藩屏,晨向轩墀效歌舞。

便学东方诵柏梁,更袭成周陈石鼓。

文德常期列训球,武功惟愿扬干羽。

千秋金鉴未为奇,大宝名箴堪并数。

天子非常赐燕欢,群公不翅垂誇许。

尔在南中静蜃氛,功存岭外同棠树。

霜飞六月散炎蒸,瑞应五羊茂禾黍。

论德还当列鼎铉,比绩会且铭钟吕。

何如循吏觏龚黄,实从间气生申甫。

金茎玉露会重颁,圭瓒黄流看独贮。

钦哉毋坠尔成劳,勖矣尚为国良辅。

出当保障入好佐,内作后先外禦侮。

闻令惟思竭股肱,感恩直愿输心膂。

臣何功焉受宠施,稽首万年同召虎。

形式: 古风

送参藩陈邻崧公觐贺

崧台一片月,清光万古悬。

流辉湛端水,闪铄金龙鞭。

公在端州作良牧,此月随公照林麓。

复从全岭荫甘棠,天际蟾光色更煌。

山河大地流俱满,金粟随风转吐香。

万古璃琉波荡漾,千门宝玉遥相向。

鉴物真堪数发毫,烛林便可消烟瘴。

即今剑履去朝天,明月团团引马前。

金宫银阙看从入,乐奏钧天似可传。

此时崧台月犹灿,清辉不改留公玩。

愿将月露泻金茎,洒向东南沾欲遍。

形式: 古风

贫女吟示刘觐国

贫女择所适,蹉跎三十年。

夜深事纺绩,但望邻壁穿。

邻壁有灯不肯借,玉梭停织双泪下。

累成匹帛作短衣,又与东家送行嫁。

年来嫁却几多人,皓齿蛾眉善笑颦。

生男早已归舅氏,生女依稀结晋秦。

街头老姆发慈念,告汝拙容徒取厌。

不如学步逞娉婷,更拂罗裳弄娇艳。

贫女愁思习巧妆,强将旧服试加长。

量情终觉不相称,顾影翻疑柳絮狂。

两手捲衣心愈苦,幽房独处宁寒窭。

鹓鸾伉俪自有时,掌上岂能随燕舞。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