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偈三首(其二)》由唐代诗人正原所作,通过简洁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禅理。诗中“寻师认得本心源”意味着在寻找智慧和真理的过程中,最终认识到内心的源头,即本性或真我。这里的“本心源”象征着内在的智慧和真理,是每个人内心深处固有的东西。
“两岸俱玄一不全”这一句,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内心的两个方面比作两岸,都充满了神秘(玄),但整体来看并不完整(一不全)。这暗示了内心的两面性,以及它们之间的互补关系,同时也提示了在追求真理的过程中,需要超越表面的对立,达到一种更为深刻的理解。
“是佛何须更求佛”则进一步阐述了禅宗思想的核心——自悟。意思是说,如果一个人已经达到了佛的境界,那么他自然就是佛,无需再向外寻求佛的形象或教义。这句话强调了自我觉悟的重要性,认为真正的智慧和解脱来自于内心的觉醒,而非外在的教导或信仰。
最后,“只因从此便忘言”表明了通过深入的内省和理解,言语变得多余,因为真正的智慧和真理已经融入了心灵之中。这反映了禅宗中“言语道断”的观念,即语言无法完全表达出终极真理,真正的领悟只能通过直接体验获得。
综上所述,《偈三首(其二)》通过简练的语言,探讨了内心探索、自我觉悟与言语限制等主题,展现了禅宗哲学中的核心思想,即通过内心的觉醒来达到对宇宙真理的深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