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山庄

春尽游情倦,幽居傍水村。

草腥多鹤迹,地僻少人言。

雨过天逾碧,云生石有痕。

山中何所事,麋鹿共朝昏。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元]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幽远的春末山庄图景。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春尽时节的自然风貌与内心情感。

首联“春尽游情倦,幽居傍水村”,开篇即点明了季节与心境。春天的繁华渐逝,游人的心也随着季节的更迭而感到疲惫,选择在一处远离尘嚣的水边村庄安顿下来,寻求内心的平静。这里,“春尽”不仅指自然界的春光消逝,也暗含着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现实的逃避。

颔联“草腥多鹤迹,地僻少人言”,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清幽与人烟的稀少。草地上弥漫着一种略带腥味的气息,这或许是因鹤群栖息留下的痕迹所致,鹤的高洁与庄重与诗人的隐逸情怀相契合。而“地僻少人言”则直接描绘出一个远离尘世喧嚣的世界,这里的人们生活节奏缓慢,言语不多,与外界隔绝,营造出一种超脱世俗的氛围。

颈联“雨过天逾碧,云生石有痕”,通过自然景象的变化,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之美的赞叹。雨后的天空更加碧蓝,云雾缭绕,仿佛给石头留下了岁月的痕迹,这一切都显得格外清新、静谧。这种景象不仅美化了环境,也映射出诗人内心的纯净与淡泊。

尾联“山中何所事,麋鹿共朝昏”,将视角转向山林深处,提出一个看似简单却蕴含深意的问题:在这片山林中,人们究竟在做什么?答案似乎不言而喻——与麋鹿一同迎接朝霞,送走黄昏,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这一问一答,既是对隐居生活的理想化描绘,也是对自由、和谐生活方式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春末山庄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内心平静的追求。语言简洁而富有意境,情感真挚而深沉,是一首充满哲思与美感的佳作。

收录诗词(9)

冯应奎(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山行赠野叟

日日花边复柳边,更看晴霭带青烟。

数椽茅屋依山起,一座衡门向水连。

适意不知春有尽,忘忧反觉酒无权。

老来得遇升平世,萧散人间独洒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舟至识女潭

晴光漾水濯琉璃,缥缈烟峰傍日西。

古寺残碑微有字,贫家颓屋半无泥。

千重树色遥遮岭,十里山容尽向溪。

莫怪兼程行处速,一帆风迅似相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齐]韵

初冬从父老饮村酒有作

父老欢歌共举觞,田功已毕蚤输粮。

野花开处冬无雪,山果红时夜有霜。

世际太平人重礼,时将寒冱水成梁。

年来巳入桑榆境,扶醉何妨到夕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冬夜读书闻鸡

潦倒无能愧此生,读书翻觉负农耕。

山家酒熟聊三杓,野店鸡醒肯再鸣。

童子得时争射利,老夫失意浪成名。

试看荒冢繁华尽,衰草寒烟亦可惊。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