彦执赏予诗

年来百念灰,求友良未已。

一昨窜逐来,万事风过耳。

忽得故人书,惊喜或不寐。

人生等行客,斯会姑小憩。

吟诗本不工,信口何足贵。

譬彼蜩螗虫,时时一鸣沸。

自惟尽喑默,何以玩浮世。

不烦更咀嚼,欲听已漂逝。

胡为不解事,异好仍偏嗜。

从来不求名,游戏聊卒岁。

形式: 古风

翻译

近年来内心百感交集,寻求好友的心意从未停歇。
昨日突然遭贬谪,世间纷扰都如过耳风声。
忽然收到老朋友的信,欣喜若狂或彻夜难眠。
人生就像行旅者,这次相逢就权当稍作休息。
我本不擅长作诗,随口吟诵又何足珍贵。
比如蝉鸣的螳螂,时常一叫便引起喧嚣。
我自知沉默寡言,如何能享受这浮华世界。
无需再细细品味,想听的话语已随风飘散。
为何不明白世事,对奇异之物仍有偏爱。
我从不追求名誉,只以游戏度日罢了。

注释

百念:各种思绪、想法。
良未已:未曾停止。
窜逐:被贬谪、流放。
万事:所有事情。
故人:老朋友。
斯会:这次相会。
吟诗:作诗、吟咏。
工:精湛、擅长。
尽喑默:完全沉默。
浮世:世俗、浮华的世界。
咀嚼:仔细品味。
异好:特殊的爱好。
名:名声、声誉。
游戏:消遣、娱乐。
聊卒岁:姑且度过岁月。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张九成所作,名为《彦执赏予诗》。诗中流露出一种淡泊明志、超脱世俗的哲学思考,同时也体现了作者对人生和友情的深刻感悟。

“年来百念灰”表达了一种对于过去繁忙生活的放下,心中的各种忧虑和欲望都已随风而逝。接着,“求友良未已”则展现了诗人对于真挚友谊的不懈追求,即便是到了晚年,也仍然珍视那些难得的知音。

“一昨窜逐来,万事风过耳”描绘了一种超脱物外、看破红尘的心境。世间种种烦恼和纷扰,都如同秋叶般被风吹散,不再留恋心头。

“忽得故人书,惊喜或不寐”则是诗人对久违的朋友来信感到的欣喜与不真实感,这份情谊超越了时空的隔阂,让人感到温暖和安慰。

“人生等行客,斯会姑小憩”进一步强调了人生的旅途感。诗人将自己比作过客,指出人与人之间的相遇不过是短暂的停留,而这些珍贵的时刻应当被好好珍惜。

“吟诗本不工,信口何足贵”则流露出一种谦逊和自知之明。诗人并未将自己的诗作看得过重,更认为自己只是随口吟咏,没有什么高贵的艺术追求。

“譬彼蜩螗虫,时时一鸣沸”借用了自然界中小虫鸣叫的声音来比喻那些无关紧要、浮躁的世俗之声。诗人似乎在提醒自己不要被这些干扰所动。

“自惟尽喑默,何以玩浮世”表达了诗人的内心独白,他对于自己的沉默不语和对待世事态度的反思。面对纷繁复杂的世界,诗人选择了保持内心的宁静,不为外界所扰。

“不烦更咀嚼,欲听已漂逝”则是进一步表达了一种超然物外的心境,对于那些已经过去的事情和声音,诗人并不愿意再去深究和回味。

最后,“胡为不解事,异好仍偏嗜。从来不求名,游戏聊卒岁。”诗人对自己为什么不能彻底放下心中所爱,以及对于世俗的看法持一种淡然态度。他并未追求功名,只是随遇而安地过完这短暂的人生。

总体来说,这首诗是一种深刻的自我反省和对人生的感慨,通过对自然界的观察与内心世界的交织,展现了一位文人的超然与淡定。

收录诗词(271)

张九成(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癸亥初到岭下寄汪圣锡

人物苦难得,闭眼不敢看。

孤芳擢荒秽,秀色出榛菅。

怀我同心友,正在天一端。

文字妙入圣,操履到所难。

美玉经三煅,贞松过凝寒。

怜我窜庾岭,色惨颜不欢。

书来每慰荐,苦语馀辛酸。

不上泰山顶,安知天地宽。

相思暮烟起,片月过前滩。

形式: 古风

盆中石菖蒲

清姿水石间,相得不可无。

如人饱道义,其色长敷腴。

不受尘土覆,自与人世殊。

我何爱轩冕,冒昧名利涂。

圣人恶洁身,名士多自污。

理亦顾其可,未应如此拘。

往往不知者,假此为穿窬。

吾方存胸中,未敢执一隅。

姑从吾所好,谁能复改图。

不若归去来,无愧石上蒲。

形式: 古风 押[虞]韵

秋兴(其一)

秋意入茅屋,杖策登平原。

落日衔西山,一川顿明鲜。

萧萧江上竹,溜溜岩下泉。

我生本閒放,胡为此拘拳。

身世两相违,于今六十年。

勇退未为怯,锐进岂其贤。

形式: 古风

秋兴(其三)

月落在楼角,惊乌连夜啼。

门前蝉噪急,床下蛩亦悲。

岂不念节物,清霜殒华姿。

况我有鸰原,九年此生离。

时亦咏归去,缅焉久无期。

为善天所相,何以报吾施。

大明生于东,皎月生于西。

兹理傥不昧,胡为浪嗟咨。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