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渎神(其一)

河上望丛祠,庙前春雨来时。楚山无限鸟飞迟,兰棹空伤别离。

何处杜鹃啼不歇?艳红开尽如血。蝉鬓美人愁绝,百花芳草佳节。

形式: 词牌: 河渎神

翻译

从河上看到,古祠隐约在树丛里,茫茫楚山笼罩着蒙蒙春雨。眷恋的鸟缓缓飞去,带走欸乃的船桨,唱着孤独的别离。
子规何处哀啼,染红杜鹃带血的心曲。相思欲绝的相思女,鬓发飘零如蝉翼。更难堪百花红艳,芳草茵绿,佳节又添相思意。

注释

河渎神: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
双片四十九字。
丛祠:建在树丛中的古祠。
一说解为很多庙宇。
兰棹:指用兰香木所造的船,泛指精美的船。
棹,船桨,这里以“桨”代船。
杜鹃:又名杜宇、子规。
蝉鬓:古代妇女的一种发式。
愁绝:愁极。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雨中楚山之巅的景象,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表达了自己的离愁别绪和对美好时光的留恋。"河上望丛祠"一句,设定了全诗的意境,诗人站在河边眺望着远处的神庙,而春雨正是这种情景中的绝佳配乐。

"楚山无限鸟飞迟",这里的“迟”字用得极妙,它不仅形容了鸟儿飞行时的姿态,也暗示了一种拖延和不忍离去的情绪。"兰棹空伤别离"则更深化了这种情感,兰棹(即柳条)在春风中摇曳,而这份摇曳却让人感到一种空虚的哀愁,这种哀愁来源于对美好事物的别离。

"何处杜鹃啼不歇"一句,通过小鸟不停地鸣叫,传达了一种无法言说的寂寞和无尽的思念。"艳红开尽如血"则是对鲜花盛开场景的描绘,这里的“如血”形容了花色之红,也隐喻着诗人内心的激烈感情。

最后两句"蝉鬓美人愁绝,百花芳草佳节",通过对美丽女子和良辰美景的描写,表达了一种对美好时光无法把握和留住的无奈。"蝉鬓"(即发髻)中的“美人”不仅是外貌上的赞美,更是内心深处的向往。而"百花芳草佳节"则是对春日景色的总结,这份美好却与诗人的愁绪相伴,显得尤为珍贵。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和生动的景象描写,展现了诗人深沉的离别之情和对自然美景的无尽留恋。

收录诗词(393)

温庭筠(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词人。本名岐。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所以也有“温八叉”之称。然恃才不羁,又好讥刺权贵,多犯忌讳,取憎于时,故屡举进士不第,长被贬抑,终生不得志。官终国子助教。精通音律。工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其诗辞藻华丽,秾艳精致,内容多写闺情。其词艺术成就在晚唐诸词人之上,为“花间派”首要词人,对词的发展影响较大。在词史上,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存词七十余首。后人辑有《温飞卿集》及《金奁集》

  • 字:飞卿
  • 籍贯: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东南)
  • 生卒年:约812—866

相关古诗词

河渎神(其二)

孤庙对寒潮,西陵风雨萧萧。谢娘惆怅倚兰桡,泪流玉箸千条。

暮天愁听思归乐,早梅香满山郭。回首两情萧索,离魂何处飘泊?

形式: 词牌: 河渎神

河渎神(其三)

铜鼓赛神来,满庭幡盖裴回。水村江浦过风雷,楚山如画烟开。

离别艣声空萧索,玉容惆怅妆薄。青麦燕飞落落,卷帘愁对珠阁。

形式: 词牌: 河渎神

南歌子(其一)

手里金鹦鹉,胸前绣凤凰。偷眼暗形相。

不如从嫁与,作鸳鸯。

形式: 词牌: 南歌子

南歌子(其二)

似带如丝柳,团酥握雪花。帘卷玉钩斜,九衢尘欲暮,逐香车。

形式: 词牌: 南歌子